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 > 高中作文

融合高中作文

时间:2023-11-10 15:40:02
融合高中作文15篇

融合高中作文15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融合高中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融合高中作文1

我们的生命,便是在这一次次的碰撞与融合里,未完待续。——题记

回母校的那一天,我很失望。天气不好,阴沉,还飘着细微的小雨。我独自一人走进这太过熟悉的地方,连呼吸的空气都沾染上了回忆的味道,一切都无不妥,只是有什么在悄悄地变化。我看着曾经和我打闹了四年的同学终有一天换上了不同的校服,彼此淡淡地说着新生活的感受,我看着他们的手机上新增了长长一串我完全不认识的联系人名单,我看着老师们慈祥地笑着说话,只是眉宇间有了客气的陌生,突然开始怀念起以前因为偷懒不做作业挨骂的日子。

我不知道这几个礼拜的高中生活究竟以一种怎样的方式改变了我们,我只知道它早已在我们之间流淌出一条深深的沟壑,将“我们”变成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于是这一切将再也无法融合,即使是手艺再巧的工匠将其粘连,也会留下一条条突兀的裂缝。在茫茫人海里,我再也找不到你。而我所能做的,只有没头没脑地向操场上的篮球框发问,为什么,为什么你都活了那么久了,还能站立在这里,还能心安理得地融合在学校的气息里?我不得而知。没滋没味的聚会终于结束,我一个人慢慢走出校门口,突然想去看看那面墙。是的,那面写满了各种各样的字体,记录了形形色色的心情的墙,是一个秘密般的存在,是所有人心照不宣的默契。

我突然激动起来,像是去见一个无比熟悉的朋友,急促的步伐,最后变成了迈开大步尽情的奔跑,是为了逃离,抑或是见证。只是当我气喘吁吁地站立在多媒体大楼三楼的尽头的时候,整个人便一下子愣住,定定地忘了呼吸,走廊很静,只听得见我不耐烦地心跳。那栋红蓝黑交织的墙已被刷得雪白,它优雅地站立在那里,淡然地朝我微笑。我找了魔似的一步步挪过去,痴痴地望向它的样子就像在望所有疾驰而去的时光。你终究做得比我好,你以一个崭新的姿态完美地融合于这里,而我只能带着无限的感慨以一个旁观的身份不知所措地站在一边。我想我就是在那个寂静的下午,明白了很多很多事。

我们穷其一生,都在寻找一个归宿,都在追求真正的融合,为了这个目标,我们笨拙地舞蹈,我们的灵魂唱着它忧伤的歌。可是我们忘记了,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个崭新的轮回,如同眼前这面墙,雪白,被涂抹,最后又归为平静。一次又一次的融合,呼吸吐纳,我们就在这变更里成为历史的一部分,与此同时,成为崭新的未来的一部分。于是我们的回忆就绽放在新的一天的笑容里。搏击天空的鹰和游弋水中的鱼;苍茫雪山的端庄肃穆和绿色草原的辽远宽阔;虚空与红尘;迷茫与救赎;欢笑与泪水;沧海一粟与无垠岁月……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你我合二为一,就是宇宙,就是永恒。

融合高中作文2

四百年前,随着麦哲伦船队那寥寥几位船员的回国,在他们背后,世界开始走向整体。从此,“融合”一词开始具象化地走入了人们的视线,它代表的不仅是简单的“哥伦布交换”,更是精神与物质并存的相互渗透。“融合”,让世界变得精彩。

每当听见用小提琴演奏的《梁祝》时,我们无不惊叹那种让心都为之澄澈的悠扬。谁说只有二胡才能将中国民乐演绎得出神入化?西洋乐与中国民乐的碰撞迸发出的是充满新意与升华的艺术火星,在琴弦上缓缓流出音符的同时,两种不同文化也走向了完美融合。

遥想当年,丝绸之路上传来声声驼铃,善于经商的粟特人第一次将西方文化传入中国的黄土地。或许当时也会有质疑声,但那些音乐、绘画、舞蹈却再也难以从中国人的生活中消除,经过千年的淘洗,如今出土的石窟里,依然扬着飞天的轻纱,跃着凤舞的珠光。

历史洪荒千年,文化上的融合却从未停止。有文明就有文化,有文化就会形成多向互动。古代封闭的大河流域多少文明在漫漫时间中被湮灭,如今的我们只能望着蒙尘的马丘比丘,抚着干枯的玛雅古木而感慨、唏嘘。文化是本土的,因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文化又是世界的,因为只有交流融合才能让它们得以在保存中得到发展。由此,文化融合的意义显得犹为重大,因为只有全人类的共同保护,这种非物质遗产才能流芳百世。

曾有一个阶段,让民族的团结有了一个大致形态;曾有一个阶段,让民族间的隔阂基本消失。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难以忘记北魏孝文帝改革:改胡人的复音姓为单音姓、说汉语穿汉服、胡汉通婚。这次改革,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进程的一个里程碑。“相互渗透、取长补短”,汉人坐上了椅子,胡人穿上了汉服,民族融合从一大概念滴成了一个具象的小概念,甚至是一幅“汉人吃烤羊肉串”图,而正是这种渗透在细枝末节中的不起眼的小变化,让民族之间的歧视、恐惧、戒备心理烟消云散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其乐融融。民族融合,维护了民族间的团结,也同样使人们走向共同进步。

融合虽然给人类带来了不胜枚举的进步,但融合不代表完全吸收或全盘否定。鲁迅在《拿来主义》里也曾提到“对于外来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融合是良好文化的互动、取长补短。明治维新时,明治政府在各方面学习西洋文化与制度,但仍保留了原来日本优良的本土文化,武士精神。从而既学习又继承,开创了日本闻名中外的“菊与刀”文化。所以,融合需要辨别,更需要头脑与智慧。

如今的我们依然踏着当年麦哲伦船队航行过的路,但心中已经不再有前路未知的恐惧。五大洲已然是一个整体,世界已无封闭的世外桃源。融合也一次次达到顶峰,或许人类社会在不舍昼夜地融合着,无形的有形的,文化的物质的,不同的民族间也能用同一种语言说出“你好”。有一点是肯定的,世界将在这样的融合中创造出彪炳史册的辉煌,划出时代的最强音!

融合高中作文3

入夜时这城市忽而起风唤雨,终于散去了盛夏的沉闷暑气。父亲开了窗,借大风大雨吹散家中的迂腐味。长风入夜,我此时才开怀。多数时雨与夜是我的软肋,再加上风,这三者的融合,使心情霎时被泡得清亮发软。

我曾去过北方探望故人,在北方,难遇一场突如其来的雨。忘了从何时开始,总盼望北方干燥苍白的天空能卷来几片雨云,拢身而下,淅淅沥沥地将这座城市洗净。可北方的雨真少,即便有,也不似南方的雨云那般任性,说来便来,说走便走——北方的雨都是预谋已久的事实,毫无惊喜可言。多数人不喜雨,也便不明白我由衷的盼望。之前我也不懂得我喜欢雨哪一点,但后来我明白了,就像是我喜欢的季节并非秋季,而是十五度到二十度之间有风的天气那般。我喜欢的也并不是整片湿润无序的世界,而是夜晚空气中弥久不散的水汽与泥土气味,以及入袖舞动的大风。

融合后的它们很豁达。

不似我脆弱敏感的神经,它们带着一种“既来之则安之”的庞大气息。

我本不该写如此随性的文字,总让人接不到下句。可雨夜,总让我想静下来与自己对谈。雨水已是我的另一半灵魂。我想起了一些零碎的自己。于是信手将手边的一个抽屉拉开来,想找一点什么过去 ……此处隐藏10190个字……,最重要的是心意,让人吃了有幸福的味道。所以在品牌中融合传统和现代的元素。近几年流行的“复古风”,从古到今人民的思想一致在变化,“古”是历史文化的积淀,不管用哪种“古”与现代结合,都会绚丽夺人眼球。同样的,融合也可在生活中。学校里有来自各种民族的,各个地区的。不同的文化晕染在一起,总要适应。我们尊重少数民族的习惯,在我们学校的新疆同学不吃猪肉,好多在我们看来似乎再平常不过的食物都是他们不能吃的。

原来文化的差异是如此之大,不过他们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只要给他们音乐,他们就会不自觉地跳起舞来,立马惊艳四座。我们给少数民族以尊重,他们带给我们是他们的文化,两种文化碰撞在一起擦出火花,何乐而不为呢?既而,融合更能在世界中。当我们深深哀悼前Iphone总裁乔布斯的离去时,我们才真正领悟到他对触屏手机做出的贡献。从第一部触屏手机的开始,到手机触屏的全球化,他做的是一个时代的先声。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网球公开赛”从无到有,中国旅游业数目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中国,父母愿意把在读初中、高中的孩子送到国外留学的比例越来越大,这无一不是世界融合的体现。我们看在眼里,同时欣然接受各国的文化,当然是为了更好地创新更好地站稳在国际中的地位。古有孝文帝的民族双向融合,到如今融合已成为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人民的思想在更新创造促进每一个地方都有传统与现实的结合,传统必然是不能丢弃的,我们憧憬着世界有奇迹,我们正在改造世界。

融合高中作文14

“融合”,顾名思义,就是两种事物紧密联合的过程,其结果或许是又一项伟大事物的诞生。就拿锻造合金来举例,两种特性不同的金属或非金属,经过一系列高温下的融合,就能产生出一种具有各种优点的新型材料。

在当今社会急需要越来越多的新事物、新理念,却苦于技术发展遇到瓶颈,跟不上社会需求的环境下,“融合”不失为一个补充新鲜血液的好方法。

20xx年盛大落幕的上海世博会就是“融合”下的巨大成果。本着“传统”与“科技”有机结合的理念,各大展馆都展现了本国文化中的传统精粹,辅以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感官享受和文化积淀深入人心。尤其是中国馆的“镇馆之宝”——清明上河图,等比例放大的整幅作品与电子科技的完美结合,使图上的每一个人,每一处风景都活灵活现,重现了宋代社会的繁荣景象,在给人以震撼的同时也让人深深感叹当今技术的先进,竟能创造出如此叹为观止的奇迹!但这并非只是科技单方面就可达到的效果,而是传统与创新共同表现的1+1>2的神奇!

对于人来说,“天人合一”莫过于这世界上最伟大的融合。人对自然的亲近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老子就一开始提倡,之后庄子又将这一理念继续深化,“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国历史上有无数的文人骚客寄情于山水,或许在官场政途上失意的他们在更广阔的天地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将自身与自然完美契合。在美国,有这样一位年轻人,抛开了世俗的一切,只身进入人迹罕至的大森林,过着“以天为盖地为庐”的悠闲生活。他就是梭罗。“与世隔绝”并没有给他带来不适应,反而在其中他找到了从未有过的快乐和轻松。他将自身经历编写成册——《瓦尔登湖》,滋润了无数人干涸的心灵。或许有更多的人因为无法抛开尘世的种种,而无法将自身与自然融合,更多的人还处于一个纷纷扰扰的社会之中,但是我们又为何不能与这个社会融合呢?

“奉旨填词”的柳三变曾是满怀抱负、壮志雄雄,却最终只能流落街头巷尾,出入青楼小馆。他就此堕落了吗?不,他没有。他将自己的诗情文才与他的生活环境相融合,为身边最底层的工作者创作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词,直到“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壮志未酬的他在市井之间找到了他的价值,他将一颗赤诚的心融进了生动的市井生活之中,开创了一个比做官入仕更为广阔的天地。

不要无休止的抱怨生活,也不要无实际的向往隐逸,只是全身心的融入所身处的环境,就能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康德一生从未离开过小小的哥尼斯堡,但这丝毫不影响他思想的涌动。他将身心融入历史,融进未来,融于天地万物,虽然他周围只有方寸土地,他的思想确实如此的辽阔无边。

融合,不仅积水成河,聚沙成塔,它让遥不可及的思想迸发耀眼的光芒,它让漫无目的的目光找到契合的方向,它让无所适从的心灵膨胀到无限庞大,就像那七彩终容成一片明媚的阳光。

凋零的鲜花早已没有当日的艳丽与灿烂,但它终将化为泥土,归于尘埃,融入它脚下的那片大地,孕育出下一场美丽。

融合高中作文15

不久前,电台里播报了一则令许多人黯然神伤的新闻:苹果的创始人史蒂文?乔布斯与世长辞。

在苹果公司中国的代理部门外,无数的苹果粉丝手捧着一个被咬去了一口的苹果,低头默哀着。记者上前采访时,一位粉丝说:“乔布斯无疑是一个伟大的人,是他把科技与艺术用最完美的方式融合在了一起,我们都会永远记住这个名字。”

毫无疑问,苹果的成功源于此处,世博也是如此。在去年刚刚告一段落的世博会中,最令我感兴趣的便是德国汉堡馆。当众人一进入馆体内,原本一直围绕在周身的炎热干霎时被驱散。这并不是依靠中央空调强大的制冷系统,而是场馆本身所用的通透性材料所致。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场馆内部的所有用水都是循环利用的,并且场馆本身在世博会结束以后也会被用作办公楼使用,很好的解决了占地资源。像这样的场馆在世博园内比比皆是,无一不透着将科技与绿色环保相融合的理念。

融合为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但有时它却也能在细节处大放异彩。

你是否在走进一个直达电梯事注意到你面前正对着一面镜子?也许很多人会把它当做是整理仪容的工具,这种想法本是无可厚非,但它的功用并不局限于此。它的主要用途在于,当残疾人坐着轮椅进入电梯时,无须费劲的转身,便可以从镜中看到楼层的标志显示。这为残疾人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虽只是一面不起眼的小小镜子,却充分体现了一种物质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融合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记得初中时代学校专门开设了一项与海外对口的研究课程。这对于我们自是非常新鲜也闻所未闻。它要求每一个学生选择一个当今社会中的热点话题进行探究,或关于大型工程,或关于自然科学,或关于心理人性,涉及面之广对于一个初中生来说并不容易。不仅如此,学校需要我们通过网络或是书信的方式与海外的学生交流心得并且交换信息,共同完成一个课题。这极大地激起了我们的热情,结果在一年之后,每一个人无论是在语言的能力上还是在文字表达的能力上都有了不小的收获。课程虽小,却是将东西方的思想与感受融合为一体,“就像是两个大脑在思想上碰撞出的火花”,马克思曾这么说过。这样的研究课程使我们开拓了眼界,获益匪浅。

融合并不局限于此,它已渗入了每个领域。它时而出现在大街上人们手中捧着的电子产品里;时而出现在风格迥异的各色展览里;时而体现在每日播报的新闻轶事里;时而又落在外国友人微笑的眼里。

它时而柔和,时而锋利,它就如同一根细细的银线将本不相关的事物如此这般的轻轻一连,一切都会变的不同。

无论它的结果是完美与否,“融合”二字都将成为我们步入理想国中的关键而不可或缺的一种状态,它也将指引着我们奔向更加美好的新世界。

《融合高中作文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