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化学说课稿范文合集六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学说课稿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化学说课稿 篇1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单质碳的化学性质》这节课的设计和处理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1、本课题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学习了氧气和水两种自然界常见的物质之后,我们学习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是一种顺理成章的安排。通过学习单质碳的化学性质,为后面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和金属的冶炼做了很好的铺垫。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认识世界感受世界的能力。
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我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我们制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2、教学目标
⑴ 知识与技能 知道碳的化学性质,能准确描述有关实验现象,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能运用碳的化学性质分析解释有关现象和问题。
⑵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碳的化学性质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学会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⑶ 情感、态度、价值观 提高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能力、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
3、重点和难点
重点:碳的化学性质。难点: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二、学情分析:
1、学情调查 九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了合作交流、分析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在日常生活和教材中学生已经获得了不少有关碳的知识,知道了碳具有可燃性,所以学习起来相对简单易于接受。
2、教法和学法: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所以根据学生认知特点,采用问题引导探究策略:通过设计一些与生活联系紧密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主动参与课堂,在体验和感受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教学流程
我们的教学设计思路是以“碳的化学性质”为中心,结合我校的四步教学法将整堂课设计成四个环节。即:创设情境→探求新知→拓展应用→反思提升
环节一:创设情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节课通过学生表演自编小品引入新课。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开始学习。
环节二:探求新知
碳的稳定性:首先利用图片设置问题引发思考,引入常温下碳具有稳定性,并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加深对这一性质的理解。我们把学生带到创设的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明确了化学与生活的紧密关系,当然通过这几幅古代字画也能使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碳的可燃性:紧接着追问如果温度升高碳的化学性质是否会改变呢?顺利过渡到第二个化学性质碳的可燃性。并结合生活中吃烧烤一氧化碳中毒的事例和学生一起探究氧气不足生成一氧化碳带来的危害。并结合硫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现象的不同,探究为什么碳和氧气反应有时生成二氧化碳、有时却生成一氧化碳。得出相同的反应物由于条件不同,现象不同产物也不同的结论。让学生体会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而服务的深刻道理。
碳的还原性:碳的还原性是本课的难点,不但还原性难理解而且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也不好做。这个实验本身是演示实验,它不属于初中化学学生必做的八个实验中任何一个,所以我们没有设计为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做演示实验一方面避免了学生实验的危险性,另一方面有一定的示范作用,也规范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我们用酒精喷灯代替酒精灯用时短现象明显,有利于实验结束后有充分的时间分析实验从而引出还原性这一概念。还原性这一新的概念学生刚开始接触理解不透彻,只抓住要点点到为止,我们不再进行扩展。因为以后还会学到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所以仅以炼铁为例简单说明即可。
环节三:拓展应用
有个成语叫“学以致用”所以根据本课题知识点我们设计了几个有梯度的习题对碳的化学性质加以巩固和理解,并适当延伸为下一课题的学习做铺垫。
环节四:反思提升
在这一阶段利用本课最后几分钟开展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研讨,对本节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化学,结合本课内容倡导低碳生活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
四、板书设计
板书采用框架式呈现给大家,这样设计既清晰又简洁,使学生能够一目了然的同时,又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以上就是我们团队对这节课的设计和处理,不足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化学说课稿 篇2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3的内容,上承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是化学中定量研究的真正体现和具体应用,也是化学计算的重要组成和基础,并能为后面有关含杂质等计算做好准备,故学好本节内容知识极为重要。
2、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已有的基础,结合教材和课标,本人确定本课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①、初步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②、通过化学方程式中物质间的质量比,初步理解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和量的关系。
(2)、能力目标
通过对具体例题的计算,培养学生进行化学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
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②、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
(2)、难点:物质之间量的关系。
二、说教法
好 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易于接受,乐于学习,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可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因此选择好的教法,是我们教师所追求的,本节课本人所采用的教 法是: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主,教师的引导点拨为辅,让学生在对例题进行自我解答,经过讨论、对比、辨析、交流和小结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自己不知不觉地获取了新的知识和掌握了新的技能,并且利用多媒体展示出具体的真实情景素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再用学生竞赛形式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使学生改变了 “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的状态,符合新课改理念和要求,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果和教学质量。
三、说学法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教会学生如何学,是我们教师的职责,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本节课 ……此处隐藏6539个字……,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突出了重点,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成就感。
通过上述探究过程,以及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得出了的真实结论,进而给出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其用途。
④、置换反应
【课件展示】: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设计意图:以课件展示回顾相关化学方程式,突出规律性、直观性,便于学生观察、总结置换反应的定义,自己发现知识,体验学习的乐趣。
(3)交流讨论,归纳小结
【提问】:谈谈这节课的收获,还有何疑问?
这样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自己小结,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口头表达能力,说出心中的困惑,拓展了思维。
(4)作业
必做题:P14 4、5
选做题:P14 7
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设置了必做题和选做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这点恰好符合《教育学》中提到的“因材施教”的原理。
化学说课稿 篇6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第一课时。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对本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内容包括化学式的含义、化合价及化学式与化合价的推求。化合价是书写化学式的重要依据。另外学生掌握本节知识将对以后的学习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酸、碱、盐的学习。也就是说,本节课是初中化学知识链中的重要一环,它贯穿着化学学习的始终。
二、学情分析
对已进入九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均已初步形成,在课堂上他们对教师的说教灌输已经麻木,希望教师创设便于他们自主学习的环境,给他们发表自己见解和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希望教师满足他们的创造性愿望,让他们自己进行自主学习活动,让他们获得施展自己创造性才能的机会。在之前的教学中我早已给出了化学式是表示纯净物的思想,学生也已提前背熟了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
三、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内容、学生实际和课程标准,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式及化学式的意义,使学生学会用化学语言表述物质组成的能力。
2)熟记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利用化学式简单推求化合价,能用化学式正确地表示常见物质的组成。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化合价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观察、比较、概括等处理信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不同化合价的记忆方法的交流,培养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2)通过化学式和化合价的学习,使学生领会必须根据客观事实和物质的组成写化学式,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熟记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
2)用化学式表示某些物质的组成,并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
教学难点:化学式的书写,利用化合价书写化学式。
四、教学方法
通过教师的激发、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通过展示商品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学习化学式的重要性;采用直观教学法,形成印象。利用口诀,帮助记忆;由个别到一般,得出规律。
五、学习方法
利用自主、合作与探究相结合形式,运用对比与归纳的方法,把学生带入一系列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的精神。采用先学后教,让学生大胆尝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利用竞赛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六、说教学流程
复习回顾、课前热身 创新情境、引入新课
自主合作、发现探索 课堂小结、梳理建构
当堂检测、学以致用
1.复习回顾、课前热身
1)请学生用化学符号表示熟悉的物质(设计时按单质、氧化物、化合物分类,以便于总结化学式的书写方法)
2)请学生思考H、2H的含义,为化学式的意义作铺垫。
2.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展示食盐、斯达舒的包装标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3.自主合作、发现探索
活动一:观察之前书写的化学式,你认为什么是化学式?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后得出概念,强调每种纯净物组成是固定不变的,所以一种纯净物的化学式只有一个。
活动二:小组合作观察水的化学式,体会水的化学式与宏观物质水及微观水分子之间的联系。思考:化学式H2O可以表示什么?学生的回答中可能有错误的表达,由此引发讨论,从而加深对化学式表示意义的认识。
活动三:以小组内竞赛1)说出P2O5、N2、O2的意义。2)符号H、2H、H2、2H2的意义。通过训练明确元素符号、化学式含义及其包含数字的意义,同时培养学生合作竞争意识。
活动四:自主学习、体验成功。P84化学式的读写(化合物只研究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出示习题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过渡:物质的化学式有着这么丰富的内涵,大家想不想轻松正确地书写化学式?
活动五:引导观察H2O、HCl、NaCl 、Fe2O3四种物质的化学式,由不同元素原子相化合的数目引出元素具有化合价这种性质。 在四种物质的元素符号上方标出各元素化合价,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并小结,物质中元素化合价规律。
活动六:出示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投影加深印象。
活动七:知识辨析:区分元素化合价与离子符号的表示方法。通过辨析加深学生对化合价的认识。
活动八:以练助学:1)P89-3、4题,并说出解题方法。 2)标出P2O5中各元素化合价,引导学生探究,若已知P、O的化合价如何推求化学式?并小结书写步骤。(该过程由学生自主发现获得方法,使学生在发现探索中感受成功的快乐。)3)P89-5、6,观察书写过程,寻找最简洁的书写办法。和学生一起编写化学式口诀“正价在前,负价在后,价数交叉化成最简比”,体验成功。
4.课堂小结、梳理建构
让学生对本节所学知识要点交流回顾,引导学生构建化学式与化合价之间的联系图,然后再用多媒体提纲式显示,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的能力。
5.当堂检测、学以致用
分层次的习题使不同程度学生都有收获和提高。(看时间定题量)
七、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设计时有意把教学内容和形式有机的结合起来,采用竞赛形式,把学生带入一系列问题情境中,层层递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猜想探索的精神;教学过程中应用教材习题,不脱离教材。给了学生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使全体学生都能通过自主探索轻松掌握化合价的知识,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尤其是教学设计中创设错误情境,鼓励学生怀疑老师、质疑课本,能极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课堂节奏紧凑,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知识系统化。作业设计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能较好的反映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