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关音乐说课稿三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音乐说课稿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音乐说课稿 篇1
(1)认知目标:学唱歌曲《童年的小竹笛》,体会二拍子歌曲活泼、跳跃的音乐情绪。
(2)技能目标:以竖笛为辅助教学工具,帮助学生视唱、歌唱,用甜美清脆的歌声表现童年的幸福生活。
(3)情感目标: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出发,通过童谣、歌曲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体会歌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趣,回忆并感受朋友之间纯真友情的可贵。
2、根据音乐新大纲指出,学歌不是目的,要把音乐知识、情感、审美渗透到音乐中去,因此我确立了本课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运用活泼而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学习、感受歌曲中不同的休止节拍
3、教具准备: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我准备的教具有电子琴、竖笛、歌谱
4、按照流程说策略
(一)师生竖笛问好,齐吹《剪羊毛》
(二)谈话、练声进行歌曲铺垫
1、师:剪羊毛是一件非常有趣的劳动,你们回想一下,在你们现在或以前的童年生活中,还有哪些令你难忘好玩儿的事呢?(生答)
2、师:我记得小时候最喜欢和小伙伴儿们一起猜谜语了,我们不妨来玩一玩猜谜吧。(师出谜语学生猜)
3、师:除了猜谜,我们城里的孩子还喜欢传唱儿歌童谣,一起做游戏,一起讲故事,一起唱歌,一起跳舞,多么幸福美好的童年生活啊!而乡下的孩子他们的童年是怎样的呢?(师介绍滚铁环、跳橡皮筋、抓螃蟹、捉知了等等,有时还替父母打猪草,放牛羊,多么无忧无虑的童年啊,听,一位放牛的孩子手里拿着乐器吹起了动听的小曲儿(播放《小放牛》)请学生听后说说乐曲是用什么乐器吹奏的?(出示图画,简单介绍乐器“笛子”,音色:清脆、高昂)
下面我们就把竖笛当作竹笛吹一吹玩一玩吧
4、吹一吹,唱一唱(采取歌曲中的难点小节进行吹奏练声)
(三)导入课题
1、师:画上的牧童一副悠闲自得的样子让我想起一首古诗《牧童》.牧童唱的什么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播放录音,学生听后说说歌曲的情绪,速度)
2、揭题《童年的小竹笛》(出示歌谱)
(四)歌曲新授
1、曲谱学习
A、视唱曲谱 ,注意休止符的停顿并说说休止的作用
B、师完整吹奏乐曲,说说乐曲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
C、请学生用竖笛练习吹奏歌曲第一部分 ,
D、集体吹奏,个别吹奏,师生合练
E、全体跟随伴奏带完整吹奏一遍
2、歌词学习
A、学生分组自学歌曲,一部分吹一部分唱歌词
B、请会唱的唱一唱
C、师弹琴,全体一起演唱
D、听原唱,学生小声跟唱
E、生两人一组跟随伴奏音乐边拍手边演唱
F、师生对唱、分男女生演唱,一部分吹奏一部分演唱
G、玩游戏请个别同学吹奏或演唱歌曲
(五)师唱歌曲《童年》,小结下课
五、说预期教学效果
本课我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借助图片、实物、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节课学生能感受歌曲欢快跳跃的情感,但不知能否用歌声表达,我分析可能有两点:一、对声音的观察能力不强,因此要培养学生听的习惯。二、学生缺乏歌唱技巧,它们不知道跳跃的声音怎么去表现,我想用模仿的方法把每一个字都唱得短一些就可以了。三、不知课的内容安排是否过多,环节是否清晰落实,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等等,所有的预想有待在课堂上解决落实,并请同仁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意见。
音乐说课稿 篇2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下午好:
又到了鸟语花香,桃红柳绿的季节,春姑娘如期的和我们相约,小草探出脑袋,花儿散发芳香,小鸟枝头歌唱,还有,你听,沙沙沙,沙沙沙《春雨蒙蒙的下》这就是我今天 说课的课题《春雨蒙蒙的下》。
新课程标准指出,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的形态和载体,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下面我就《春雨蒙蒙的下》一课与大家共同探讨现代思想与教学策略。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歌曲《春雨蒙蒙的下》为第十册第六课,教时安排在了正值诗情画意生机勃勃的春天,是一首歌词简洁隽美,曲调抒情形象的童声合唱曲。使人由衷赞美春雨,热爱春天,对春天充满希望。
2、教学对象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新的活动能力增强,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现,展示个人魅力。
3、目标的确定与分析
①知识目标:指导学生用连贯,平稳的气息唱出优美舒展的旋律,注重二声部的合唱技巧,做到音准和谐、音量均衡、音色统一。
②技能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艺术想象和创造力,培养音乐感受与鉴赏的能力,通过积极参与各种不同的音乐活动,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③情感目标:使学生由衷的赞美春雨,热爱春天,珍惜春天的大好时光。
4、重难点的确定与分析
①重点:正确且有感情的表达歌曲并通过各种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能力,使他们更加热爱春天。
②难点:歌曲的处理及二声部的合唱技巧。
5、教时安排
我将本课设为三课时,本课时为第二课时,学生在初步感受和学习歌曲旋律的基础上,正确且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通过各种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激发他们喜爱、赞美春天的情绪。
6、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钢琴 情境创设
学生:自制模仿雨声的乐器 同一首歌节目表演
表演春天的头饰、道具
二、说教法、学法
音乐教育不是为了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而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从中受益,所以教学活动的设计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所以我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选择了以下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1、情景设置法——设置春天,春雨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讨论法——通过自制乐器、处理歌曲、讨论表演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3、才能展示法——通过同一首歌这种特别的形成给学生足够空间,把他的才能展示给大家,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积极性。
4、多媒体展示法——通过MTV、录像、Flash动画等形成,丰富学生的视野,获得多种体验。
(二)说学法
1、体验法——让学生置身于音乐表演中,使他们获得愉悦的感受和体验。
2、模仿法——用人声模仿大自然的声音,并配合表现出来,创造意境。
3、创造法——自己创编舞蹈,制作乐器等形式不仅让学生动起来,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创造能力。
4、合作法——分组讨论合作,让每个学生互动脑筋,团结协作。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体验
导语:春天来了,她的使 者——春雨也悄悄来了
你听“沙沙沙”“沙沙沙”春雨快活的下,让我们在雨中歌唱舞蹈,尽情的欢笑
活动:学生随音乐自由的律动,创设情境,教师轻吟诗歌《春雨沙沙》
意图:学生充分的置身其中,感受和体验春雨的美,从而引导学生情随意走,达到审美教育中寓教于乐的目的,获得身心的愉悦,大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歌曲,合作探究
1、导语:“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绵绵的春雨让春天更加诗情画意。
活动: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入情境
教师范唱歌曲
意图:体现了新课标中学生对音曲的整体感受和审美体验,在美的情境中,学生情不自禁的想要学唱歌曲。
2、活动:学生用LU 来体会歌曲的韵律
意图:学生既熟悉了旋律,又发现歌曲中的难点
3、讨论:怎样才能正确的表达歌曲,让歌曲更富有魅力
活动:学生分组讨论,边总结边实践体验
总结方案如下:
①整首歌曲应用连贯平稳的气息唱出优美舒展的旋律,注意连音与非连音的对比;
②注重二声部的歌唱技巧,做到音量均衡,音色统一,音准和谐;
③在合唱部分加上MP-P-PP的力度记号,在“绿了河边的杨柳,红了村前的杏花”加上渐强再渐弱的记号;
④注意弱起小节的演唱和首句中“下”字应唱三拍半,换气敏捷。
意图:新课标分析中高年级学生参与意识,合作探索的能力更强。让学生自己体验总结,并在实践活动中感悟,不但增强了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而且培养了良好的合作意识,并把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鉴赏放在了重要位置。
4、导语:这首歌不但旋律动听,歌词更是简洁隽美。“绿了河边的杨柳,红了村前的杏花”句式对称整齐,色彩丰富。
让我们随着音乐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5、完整的演唱歌曲
意图:在多媒体的辅助下,面向全体,通过朗读歌词的形式来体验音乐的韵味,学生再来完整的演唱歌曲,体会旋律和歌词共同赋予的美,充分体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理念,体验合作的愉快和激情,进一步启发学生赞美春雨,热爱春天的感情。
三、表现歌曲,参与创作
活动:学生用自制的乐器(装沙的袋子、装沙的罐子、揉搓袋子的声音)来模仿雨的声音,为歌曲配上简易动听的节奏。部分学生穿上准备好的服装和头饰道具装扮花草、柳枝、燕子、小鸟等等表现被雨水滋润的万物。大家共同歌唱演泽一段“春天的交响曲”。
意图:新课标指出,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一教学过程充分挖掘了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成表达个人的情感,享受到美的愉悦。
四、拓展延伸 才艺展示
走进春天同一首歌校园联欢会
导演 策划:全体师生
节目单:
1、同一首歌(全体师生)
2、歌舞表演《春雨蒙蒙的下》(学生)
3、配示诗朗诵《春》(师生)
4、合唱《春雨蒙蒙的下》
(学生)
5、诗词串联《春天里的古诗》(学生)
春雨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春江 白居易《忆江南》
春花 杜甫《绝句》
春风 罗洪先《后园咏》
6、舞蹈《雀之灵》(教师)
7、器乐联奏(学生)
古筝《春江花月夜》
笛子《早春》
手风琴《杜鹃圆舞曲》
8、歌舞《小鸟小鸟》 (学生)
9、春天的寄语(师生)
10、同一首歌 (全体师生)
意图:这是一台联欢会,一台属于学生自己创作的联欢会,它以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同一首歌为背景,以极具审美体验的春天为主题,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共同参与。学生在吟诗、诵文、唱歌、舞蹈、演奏、作品展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通过自己的想象与创造,全面的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使课堂呈现勃勃生机,充分反映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五、教学启示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具备人本思想的教育理念,自由活泼的教学方式,为我们教师开启了一片教育新天地。本课整个教学过程是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渗透和运用的过程,教学中我努力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实践,力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致力于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研究,通过充分的音乐实践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音乐素养,使学生在充满趣味和情感的情境中轻松愉快地接受美的熏陶,提高审美能力。作为一名专职音乐教师,我将朝着这个方向继续努力,不当之处,希望得到各位评委和同行的指导、帮助。谢谢大家!
音乐说课稿 篇3
一、学情分析:
名人们为人类历史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往往为世人景仰。七年级学生正处于人生道路的起点,他们自然而然地把名人奉为自己崇拜的偶像,处处效仿。但是处于幼稚、懵懂的人生阶段,他们常常认识问题不够全面,又侧重于感性认识,所以教师要作好引导工作。使学生懂得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除了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更是在精神和品格上超凡脱俗,要学习名人的崇高品格和奉献精神,学习名人的良好习惯和治学方法,从中获得健康向上的审美享受。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掌握“重荷、深邃”等词的读音、词义,并会正确运用。
2、理清文章结构,了解音乐巨人贝多芬。
过程和方法:诵读法 讨论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贝多芬不屈命运的安排,执著追求音乐事业的精神,逐步走进大师的内心世界。
三、教学方法:
导学结合,自主探究,师生互动交流。
课堂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渲染氛围
听一段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让学生谈谈从这交响曲中听到了什么?(听到了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心理历程:苦闷—-绝望——不甘——抗争……) (让学生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意图:导入新课,课文与《命运交响曲》都表现了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心理历程。提示本节课的学法:通过欣赏音乐来领会文章的内容。)
下面让我一起走近《音乐巨人贝多芬》,去看看耳聋后的贝多芬,在生活中是个怎样的形象?读读这篇文章。让我们一起走进贝多芬的心灵。
(二)介绍贝多芬生平(幻灯片出示贝多芬简介)
(三)检查预习情况
1、读准字音
重荷(hè)深邃(suì)门槛(kǎn)踌躇(chóu chú)磐石(pán)
2、解释词语
不见天日:看不到光明。
踌躇:犹豫。
深邃:深奥。
(四)速读课文 整体感悟
1、根据提示补全客人来访的全过程
客人来访→女佣开门→女佣介绍贝多芬的情况→(参观贝多芬工作室)→(贝多芬下楼并和客人谈话)→贝多芬和客人共进晚餐→(贝多芬回忆往事)
2、你认为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从文中找出依据)
明确: 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
五、拓展延伸
1、像贝多芬这样“通过苦难,走向欢乐‘的人还有很多,你能说出某个
类似的人物吗?
(学生自由谈论)
2、多媒体播放舞蹈《千手观音》简单介绍演员情况。
3、通过对贝多芬及这些与命运抗争的人的故事的了解,同学们一定有很多话要说,下面就请同学们写下自己的感受。
六、课堂小结
贝多芬把苦难看做是上帝的礼物,希望我们像贝多芬一样,去坦然面对苦难和失败的挑战,做一个真正的强者。下面老师送你们一首诗:
《世界开始对你明亮了》
——献给风华正茂、斗志昂扬的同学们
当你进入生命的春天
世界开始对你明亮了
像一条铺着卵石的小溪
吹着叶笛,摇着野花的铃
去追逐奔腾的江河
童年的迷惑,天真
让位给勇敢的求知和探索
人生不再是一部童话
而是充满现实的酸甜苦辣
你会昂然地迎接这一切
正如你身上的全部光彩
来自青春的勇气和力
啊,没有人去怀疑春天的美丽
只会为春天的虚度而惋惜
七、作业设计:推荐阅读:罗曼罗兰的《名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