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课堂教学心得体会【热】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课堂教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课堂教学心得体会1一、基本情况简介
20xx年 10月27日―28日,由中国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昭通市教育局主办,四川省中基教育服务公司、昭阳区第三小学承办的“百师讲坛聚焦新版课标展望未来十年全国小语最具影响力名师有效课堂观摩活动”在昭通市一中礼堂举行。参加这次活动的人员有市教育局平锦局长及来自昭通市各县区的800余名小学语文老师,聆听了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崔峦老师、福建省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黄如老师、江苏省无锡市南湖小学校长武凤霞老师、重庆市科研型骨干教师刘晓波老师、昆明市首席教师陈洁老师的精彩课堂教学及专题报告。
二、学习体会
这一次, 我有幸参加了云南省昭通市教育局主办的“小学语文名师有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活动”,聆听了黄如、刘小波、武凤霞、陈洁等几位名师的课堂精彩表演和讲座以及崔峦老师的报告,收获颇多。
首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深刻的认识到新课标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崔峦老师在他的讲座上对语文新课标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阐释。他主要是从以下五个大方面进行阐释的:
(一)成绩与进步。
1、课程理念上
*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程特点: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
*教学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
*教学建议: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课程内容上
*引入语文综合性学习;引进相关的课程资源;规定课外阅读量等。
3、教学方法上
* 努力将先进理念转化成教学行为。
4、教学评价上
*认识到评价改革的重要性,进行了一些改革实验(评价内容全面、评价方式全程、评价主体全员)。
(二)问题与原因。
1、问题
(1)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上:一度割裂,而非统一:;(2)在主体与主导的关系上:一度出现形式主义;(3)在教科书与其他资源的关系上:出现了忽视文本和只教教科书两种倾向。在这一点上,崔老特别强调最突出的问题是:付出和成效不成正比,师生负担仍然很重,幸福指数不高(老师的幸福指数不高,孩子没有了幸福童年)。
(2)原因
*教育体制:全名应试。
*人才观:唯学历(必过高考这座独木桥)。
*语文课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
崔老强调:我们必须找准问题,综合治理。
(三)、20xx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坚持了什么。
1、坚持课程的基本理念。
A、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全面: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的各个方面。
语文素养:核心是语文能力,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道德、思维方法、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的融合。
B、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
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的能力(从听、说、读、写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善于利用汉语言文字自身的特点(六书: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汉字一字一形,数量多,多音多义字多,形近字多,汉字教学要注意辨析。
C、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核心:鼓励自主,每个学生都要动起来,不否定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
克服“课堂为中心、课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树立教师“服务”意识,以学生为本,帮助学生学习。
鼓励自由阅读,激励自由表达,适当开展合作探究的形式,确立有价值的内容、问题,有明确的任务,有具体的指导,人人有事做,人人动起来。
D、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核心:三级课程管理。实施好中央课程;开发好地方课程;建设好校本课程。
语文课程要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实际。
2、坚持“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
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个维度”构建语文的目标体系。
3、坚持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大胆质疑,允许出现“杂音”。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4、坚持推进“儿童阅读”。
学习语文正如吕叔湘说的:“三分课内”、"七分课外”,激发阅读兴趣,加强阅读的指导、交流、展示。小学生小学六年下来阅读量高达1000万字。(新课标要求课外阅读量为145万字)
(四)、20xx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更加强调了什么。
1、更加强调语言文字的运用,培养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要重视理解,学是为了用。培养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落脚点在于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A、为学好其它课程打下基础。
B、为培养良好个性打下基础。
C、为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2、更加强调识字和写字。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A、识字写字的教学在课标后附录中,收录了300个基本字表,17个部首,300字多数是独体字,是出现频率高的字,无论哪个版本的教材,都要先学这300个字。
B、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表一:2500个常用字,表二1000个次常用字;3500个字是义务教育阶段识字要求,小学阶段认识3000个,会写2500个。
C、小学每天语文课安排10分钟练字,指导孩子写字。毛笔字每周一节,日常书写中增加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关注作文书写质量。将作文书写当做练字的过程,在教师专业成长方面要强化练字(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
第一学段: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常用偏旁部首,按笔顺规则写字。
第二学段:要求能用硬笔熟练的书写正楷字开始用毛笔临摹,要求端正、工整、整洁。
第三学段:用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用毛笔写字,感受汉字的优美。
对姿势、习惯的要求是史无前例的,前所未有的。
语文课堂教学心得体会2近期,参加了学区组织的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我对高效课堂教学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受益匪浅,但收获的同时,仍有着不解之处或者说是困惑。下面针对这次学习谈谈自己的肤浅体会。
从整个课 ……此处隐藏13386个字……能出现的课堂问题等。备课时,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化身,站在学生角色地位上,用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法去洞察学生的学习心理,理解他们的情感、愿望,设计最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兴趣、情感去阅读课文。教师还应广泛阅读书籍,积累相关资料,及时了解所教学科的发展新动向。对教材内容作必要的拓展延伸。才能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重视课前有效预习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准备。做好课前预习,既是顺利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准备,又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真正能得到思考的只是一小部分学生,很多学生是还没来得及有自己的想法,就被别人的答案替代了。久而久之,他们就形成了一种惰性,上课只是坐着等结果,从不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他们课前没有预习。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和抓好课前预习。使他们熟悉课堂内容,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答案。但是,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未必就能让学生喜欢预习;积极参与预习,更不等于有效的预习,为了提高他们的预习效果,必须做到:一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二要有针对性的设计适合于不同层次学生的预习项目,三要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并给予适当的激励。不然学生就会觉得课堂教学与自己课前预习不预习无关,从而降低了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好比是点燃火药的导火索。为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方式,一开始上课就把学生的兴趣给调动起来。如:“设疑引趣”、“悬念引趣”、“谜语引趣”、“故事引趣”、“创设情境引趣”、“小品引趣”等很好的开端引趣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如:比一比谁认得快、记得牢,谁组的词多,谁读得有感情,谁发言最积极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可以采用分组讨论、说笑话、分角色表演、做游戏等活动等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在教学中,要多注意学困生的表现,教师要用心去帮助和感动他们,要善于发现其优点,并及时给予表扬。上课回答问题时,不能只局限于好的学生,要使人人都有回答和练习的机会。学困生回答问题时,只要比原来有所进步,都要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随时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爱护,使他们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
五、合理利用多媒体
语文是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基础课。有的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这仅凭老师的嘴来讲和从字面上是难以让学生理解和感受到的。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尤其是一些写景的文章,老师在那大讲特讲有多美多美,甚至读了一遍又一遍,可学生还是难以感受到,这时采用视频教学,学生就可以一目了然,直观的感知教学内容,帮助其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六、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师生的交往互动才能充分展开,各种智力和非智力创新因素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学生自主创新的潜能才会得以开发。也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构建小学语文有效课堂的办法还有很多,我们只有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去实践,去总结,去反思,去创新,才能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语文课堂教学心得体会1420xx年11月9日至11月15日,我和本校的三名教师来到六朝之都——南京,参加全国课改试验区苏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第二届课堂教学大赛的观摩学习活动。这次活动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南京师范大学研究中心、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实验区教师教学研究会、中国教师报、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编委会以及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共同举办。
本次大赛的选手共有40名,分别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大赛分两个会场同时进行。这次比赛让我深切地感受了课堂上教师丰厚的语文底蕴以及学生们较高的语文素养。老师们充满鼓励的评价,带有赏识的语言,激励孩子们向上,无论从知识传授还是教育做人等方面都令我们赞赏。从教师教学设计上来看,教师能够针对孩子们的年龄特点,精心设计每一教学环节,体现教师踏实、朴实的教学风格,把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二者兼顾,使我们能看出教学每一环节紧密相连,层次清晰,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提高,升华,并针对教学,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发展学生的个性。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贯穿各个教学环节之中,真正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给老师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江苏省姜堰市溱潼实验小学陈志明执教《黄鹤楼送别》一课,简直是一节炉火纯青、酣畅淋漓的课,他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自然流淌的诗意语言,极具穿透力的声音,展示了他丰富的积累,深厚的底蕴。整堂课宛如一首歌,教师的“导”如一个个琴键,敲击出和谐的节奏,引导学生在如音符般美妙的文字中品味、吟诵。看似“平实”的课中蕴含着巨大的情感动力,充盈着浓浓的语文味,整节课简洁干练、浑然天成,有一种如沐春风之感,可谓智者的课堂,赢得了会场1500多名观摩教师热烈而持久的掌声,同时也赢得了所有评委的一致高分。
最后,“万人迷”高林生老师的讲座《课堂教学四题》更是给赛场锦上添花,为语文教学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更加关注教学目标;
二、更加关注教学资源;
三、更加关注教学流程;
四、更加关注教学方法。
听课的时间是短暂的,但得到的启发却是永久的:只有平时勤于钻研,乐于思考,大胆实践,才能使自己有长足的进步。
语文课堂教学心得体会15《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就是一本指导我们如何把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际相联系的好书。 本书分为两大部分,本课程由理论与案例两部分组成,在理论部分简要分析了小学语文新课程的建构特点,概括了小学语文识字教学、阅读教学的实施与策略及教学设计的创新,并对小学语文新课程实施的进行了反思。案例部分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精选了 29 篇课文,每篇课文给出了 2-3 种不同的设计思路与相应的课堂实录,并对设计思路进行了反思与点评,通过大量的实践课例帮助教师掌握小学语文识字课、阅读课、作文课、口语交际课等不同课型的创新设计的方法与策略。
打破定势,引导思维。长期以来的思维形式是求同思维,容易形成思维定势,使学生思维闭塞,甚至机械学习,死记硬背,而逆向思维是一种创造性的求异思维,在地理教学中打破定势,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使之逐步养成良好思维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展示才华,拓展思维。即每节课前轮流请一名学生在讲台前展示才华。该环节是从教学整体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个体进行培养,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表现自己、展示自己,从而激励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这样就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封闭性、保守性,并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思维的开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