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说教材
这首短诗只有12行。分为两小结。以诗歌特有的节奏感营造出一个深邃的思维空间,耐人寻味。本诗以‘跌倒’为题。采用比喻意引发我们思考。跌倒并不可怕,但一定要用最美丽的姿势站起来。这才是本文要表达的中心。
说目标
有感情读课文,体会诗的感情色彩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合作学习,探究跌倒后你应怎样做。学习象征艺术表现手法。
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跌倒后要勇敢的站起来,战胜困难走出困境,使人生变得更精彩。
说难点
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说设计
在教学实践中我以读带讲,在读中自悟,运用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懂得跌倒了并不可怕,要用最美丽的姿势站起来。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师:可是现在作者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因为老舍先生认识了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
(出示句子: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鸡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生:大声读句子
师:自由读课文第5—8节,读读、圈圈、划划体会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生:学生自由读圈划词句理解(师巡视)
组织交流
生:“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什么可怕的东西。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儿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从“挺着脖儿、歪着头儿、挺着身儿”这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语中可以看出这只母鸡自从有了一曲鸡雏后非常小心,对自己的孩子很负责。
生:(对前面一个同学发言进行补充)“警戒”的意思是:警惕、戒备。自从有了一群鸡雏后这只母鸡“警惕、谨慎、警戒”是一位负责、慈爱的好妈妈。
生:“假如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我觉得这只母鸡非常“勇敢”,假如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而且把它们“赶出老远。”(读句过程中强调“赶出老远。”)
生:老师我有补充,课文前面提到“它永远不反抗公鸡”,但自从有了一群鸡雏后“连大公也怕它三分”可以看出它非常的勇敢。(读句中凸现“连、也”这两个字)
生:这位鸡母亲“负责、慈爱、辛苦”,“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是任何贪睡的人也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自从有了鸡雏后,它连晚上休息时也变得非常警惕,一有动静它便放声啼叫。
生:而且它的叫声“顶尖锐、顶凄惨”(夸张强调“顶”的读法)
师:“顶”是什么意思?(适时发问)
生:顶——特别,到了极点。
师:请你再来读读这句句子,把这种“顶尖锐、顶凄惨”的感觉读出来。
生读句子
生:我找到的句子是“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这里把鸡雏和母鸡进行对比,每一个鸡雏都吃得胖胖的,而母鸡自己却瘦了不少,说明鸡妈妈很慈爱自己舍不得吃都省下来给自己的孩子吃。
……
师:(出示图片:鸡妈妈和一群雏鸡)鸡母亲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它伟大因为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生读第9自然段
分析:
课文的第5—8节通过对母鸡保护鸡雏的动作和神态的细致描写,生动展示了一位母亲的形象。引导学生围绕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母爱的伟大。作为教师从旁协助在关键处或指导朗读,或引发思考,或提示点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感悟文章遣词造句的精妙为学生更深入地体会中心起推波助澜的作用。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马古诗,谁来读读课题?通过预习,你知道课题是什么意思吗?
2、古人对马可谓情有独钟,不论是叱咤风云的将士,还是尚武弄墨的文人,都与马结下了不解之缘,吟咏骏马的佳作不胜枚举。诗人杜甫又是怎样描写房兵曹的这匹胡马的呢?
二、预习古诗,整体感知:
1、请你认真听老师读这首诗,一边听一边想,这匹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范读。
2、远观胡马,它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走近些,再去看看吧。请你自己好好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3、指名读。齐读。
三、品味古诗,感受意境:
1、读了这么几遍诗了,那胡马到底来自何处呢?大宛是个什么地方?
2、传说大宛产一种汗血宝马,日行千里,奔跑的时候脖子上会流出像血一样鲜红的汗水。为了得到它,汉武帝曾两次派兵远征西域。金庸先生在《射雕英雄传》里也写到了汗血宝马。房兵曹的胡马虽然没有这样神奇,却也是一匹良驹。我们来看看胡马什么样。
3、请你找出描写胡马样子的诗句,好好读一读,再用自己的话说给同桌听。
4、指名汇报。这匹马瘦骨棱棱好比山峰,怎么能称得上是一匹骏马呢?和杜甫同一时代的诗人李贺告诉了我们答案。
5、(出示《马诗》)请四人小组的组长带领组员一起学习这首诗。先自读《马诗》,再根据下面的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然后交流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6、指一小组汇报。
7、通过这首《马诗》的补充学习,我们不难发现,古人选马以两耳竖立,骨骼清峻挺拔者为上品。这里的“瘦”并非瘦骨嶙峋,而是指胡马体态俊健。让我们带着赞叹之情,一起来读读描写胡马样子的诗句。
8、这样一匹骏马跑起来什么样呢?这里的“入”字可否换成“吹”或者别的字?我们来看这样一组画面。
你看到了什么?
骏马疾驰,似奔雷、似闪电,“入”字形象地将一匹夹裹着凌厉之风的骏马带到我们面前,让我们不能不感叹,诗人用笔之妙啊!9、诗人用短短的两句就将胡马之神之灵写得入木三分。来,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一二句诗。
10、这一句是什么意思呢?
一匹战马竟然可以让主人将生死托付给它,这是怎样一种感情啊!我不由得想到了《三国演义》中那匹赫赫有名的赤兔马。这马浑身上下火红,只有四蹄雪白。人们说: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极言这匹马之神勇。但赤兔马在主人关羽死后,极度悲伤,数日不食而死。少年时候,每读到这个故事,我都会被马对主人的忠诚所打动。 ……此处隐藏12853个字……。
灌溉——把水输送到田地里。
提心吊胆——心和胆都好像悬着没有着落。形容很害怕。
面如土色——脸色跟土的颜色一样,没有血色。
五、探究学习
分段学习1—9自然段。
出示:西门豹向老大爷问了哪几个问题?从老大爷的回答中,西门豹了解了哪几个问题呢?
1、学生读懂题意
2、读课文1—9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边用笔画一画,小组讨论
3、汇报
了解了“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与真相。
⑴都是给河伯娶媳妇闹的。
⑵首恶分子是巫婆和地方官绅
⑶给河伯送的媳妇都是穷人家的孩子。
⑷漳河没发过大水,倒是年年闹旱灾。
4、指名读1—9段,记住内容的先后顺序。
5、思考: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六、学习10——13自然段
1、西门豹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揭露巫婆和官绅骗钱害人的呢?
请你们读10——13自然段,从中找到答案。
2、默读、边读边思考。
交流——汇报
①西门豹先以姑娘不漂亮,麻烦巫婆去说一声为由,把巫婆投进了漳河。
②又以巫婆怎么不回来,让官绅去催一催为由,把官绅头子投进了漳河。
③当西门豹又要让其他官绅们去催时,那些官绅们知道根本没有河伯,把他们投进漳河是死路一条,跪下来求饶。周围的百姓看得清清楚楚,也明白了官绅和巫婆都是骗钱害人的。从此,谁也不敢载体河伯娶媳妇,这一大害就铲除了。
3、朗读10——13自然段
4、练习复述这部分内容
组内练习、评议
指名复述、评议
小结:这部分记叙了西门豹在给河伯娶媳妇那天,将计就计,巧妙的揭露了巫婆官绅的鬼把戏,惩治了首恶分子,教育了百姓。
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开渠、引水、灌溉浇田地,邺这个地方变得怎么样呢?
学习第14自然段
默读思考——讨论——汇报
由于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开渠引水、灌溉田地,邺这个地方每年的收成都很好。
学生朗读——练习复述
七、朗读全文,练习看板书复述。
八、板书设计
西门豹
巫婆官绅 为民除害 严惩首恶
给河伯娶媳妇 破除迷信
年年闹旱灾 为民造福 兴修水利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5教学目标:
1.掌握7个一类生字,识记7个二类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及其蕴含的丰富情感。
3.感受自然美景,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体味作者的喜爱之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学习课文叙述的顺序。
2.体会作者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3.概括并体会大兴安岭景物特点,学习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有关大兴安岭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学时数:3课时
基础知识:
1.生字:
峻 高山峻岭、险峻、崇山峻岭
俏 俏货、俏丽、俏皮、俊俏
桦 桦树、白桦
蝴 蝴蝶、黄蝶
矿 矿石、矿物、矿产
恰 恰好、恰如其分、恰巧、恰当、恰似
厦 大厦、广厦
2.多音字: 厦 shà(大厦) xià(厦门)
3.正音字: 摸[mō] 峻[jùn] 桦[huà]
4.词语:
奇峰怪石:奇形怪状的山峰和岩石。
高不可攀:攀,攀登。高得没法攀登。形容难以达到。
云横秦岭:云与秦岭平行,形容秦岭很高很险。
孤峰突起:孤,单独。突起,高耸。指单独的一个山峰高高地耸立着。
盛气凌人:盛气,骄横的气焰。凌,欺侮。傲慢的气势逼人。
目之所及:及,达到。指眼睛所能看到的。
千山一碧:许许多多的山岭都是一种碧绿的颜色。
万古长青:这里指永远苍翠。常用来比喻高尚的精神或深厚的友谊永不衰退。
椽柱:椽,放在檩子上架着屋面板和瓦的木条。椽子和柱子。
疾驶:(车辆等)急速行驶。 疾驰?:(车马等)奔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识记生字,初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 你看过海吗?它什么样?
2. 那你见过林海吗?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家老舍的脚步走入林海,看看置身其中的感觉吧!
3. 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三、学习基础知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梳理层次。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自然入文。
1.作者初到大兴安岭的感觉怎样?(亲切、舒服)
2.指导朗读,读出这种亲切、舒服的感觉。
3.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写林海的?
二、精读重点,领悟林海之美。
1.学习第2自然段。
(1)指读第2自然段,思考岭有什么特点?
(多、美、温柔)
(2)作者是怎样抓住岭的特点写的?
按照“读句子—抓特点—谈理解”的步骤说说自己的理解。
(3)自由练读并读出感情。
2.自由读3、4自然段,看看林的特点是什么。(绿而像海)
3.指读第5自然段,思考这一段还写了什么?(花)
(1)花有什么特点?(数量多,种类多,多姿多彩)
(2)你觉得这段中哪句话写得好?读一读。
4.读最后一段,思考:作者为什么觉得兴安岭越看越可爱?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林海之美,语言之美。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总结全文,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有感情地配乐朗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
二、完成课后习题。(答案如下)
1.作者是从山岭、树木和花朵这三方面来写林海的。
2.作者是按照由远到近,由上到下的顺序来描写的。
3.(1)这句话是用拟人和对比的方法突出了兴安岭温柔的特点。
(2)这句话将连绵不断的山岭比作了波浪,可见森林之大,树木之多,不愧为“林海”这一称号。
(3)这句话运用了反问和比喻的修辞方法,说明了白桦树又多又美,像海边的浪花。
(4)这句话用拟人的方法把静止的景物写活了,从而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板书设计:
岭 多 温柔
林海 林 绿 像海 热爱
花 繁 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