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用的科学活动教案三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要求:
1、对物体落下来的现象感兴趣,有初步的探索欲望。
2、学习运用语言、体态动作等表达自己的发现,初步尝试记录。
活动准备:
羽毛、降落伞、纸条、包装带、沙包、飞镖、贴有相应物体的记录表等。
活动过程:
1、小故事引发幼儿猜测:物体是否会落下来?以激发兴趣。
2、观察材料,摆弄物体进行感性探索体验:它们是不是都落下来了?
3、第二次探索,比较落体的不同方式。幼儿边玩边交流自己所玩的物体,观察落下来的样子,引导幼儿运用语言、体态动作等表现自己的发现。
4、学习记录:观察记录表上贴的物体,引导幼儿选择相应物体尝试后把该物体下落的样子画下来。
5、延伸活动:玩落体游戏,如“托气球、吹羽毛”等,启发幼儿观察更多落体现象,并想办法使其落不下来。
本园教师观察反思:
适宜性行为
1、本活动目标定位较好,能根据本年龄段幼儿的认知特点,重在培养幼儿对常见科学现象的兴趣和初步的探索欲望。
2、教师能够较好地把握活动的重难点、关键点,充分考虑了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引导幼儿运用语言、体态动作等表达自己的发现,符合幼儿最近发展区的需要。
3、教师在活动中能注重让孩子在玩中探究,丰富体验,特别是能大胆地尝试让幼儿将自己的感受与体验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给幼儿较充分的发展机会。
4、努力创设了宽松自由的探究氛围,促使幼儿能自主地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建构经验,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
不适宜性行为
1、问题:在师生互动中,教师的观察不够细致深入,仍然有一些重结果的倾向。
原因:教师在活动过程中,仍然受传统的目标意识影响。
对策: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观察水平,对幼儿临时出现的一些状况作出及时和适宜的回应,要更加尊重过程,从幼儿的角度、眼光了解事实。
2、问题:幼儿积累的体验还不够多、不够深入。
原因:小班幼儿还不善于主动与同伴交换、合作地玩,因此表现出部分幼儿接触的材料不够多。
对策:可提供更多的材料,注重引导幼儿与同伴交换材料、合作探索。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做小试验,感知空气的压力。
2、对实验中发生的现象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无色透明玻璃杯若干,报纸、气球、扇子,用纸箱和油桶自制的通气玩具一个,水、垫板、脸盆若干。
【活动重点】感知空气的.压力。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遇到了一个难题,(出示玻璃杯、水和垫板),老师在玻璃杯中装上水,倒过来的时候,水总是掉出来,(边说边操作),谁能想个好办法,使水不掉出来(大家积极动脑发言)。
二、基本部分:
1、探索不使杯子里的水倒出来的方法(请大家进行小实验操作)。
2、请成功和失败的小组各派一名代表进行演示,(如果孩子们实验都失败的话,老师演示成功的方法)
3、对比成功和失败的实验区别(说明成功的杯内装满水无气泡)
4、幼儿再次试验,直到获得成功。
5、为什么杯子里没有空气,水才不会倒出来?是谁在帮忙?谁那么有力量?
6、引导幼儿交流:杯子里没有空气,外面的空气就会把水压入杯中或将水托住,水就不会流出来。
三、利用空气的力量使气球向上走
小朋友们,空气的力量大不大,现在我就要考一考大家了,这里面的气球我不用手向上托,气球怎样才会向上走?(用扇子扇气)
四、空气的力量有多大
空气的力量到底有多大呢?科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出两个铜制的半圆,而后将它们合起来成为一个空心的铜球,再把球内的空气抽掉,球壳受到外面空气的巨大压力,两个半球牢固的贴在一起。这时用4匹骏马,让它们分开站在球的两侧,一侧各2匹马,用绳子将它们系在铜球把手上,两边的马向相反的方向拉动,铜球没有分开。以后,逐渐均等地向两边加马,直至每一边加到8匹马时,才勉强将铜球拉开。
五、做游戏
1、小朋友们现在想一想咱们能不能做到不用手帮忙把报纸贴在胸前走,而报纸不掉下来。
2、请一个小朋友试一试。
3、两个小朋友把报纸分别贴在胸前,进行跑步比赛,胜利者得到一个小红花。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按要求接管子,发现管道的多种连接方法,知道节约使用材料。
2.能与同伴共同合作,体验成功的快乐。
3.积极参与讨论,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课前经验准备:有接管子的经验:用接头连接过管子
2.试验材料:
各种长短不同的管子,直、弯接头,地上贴有接管子的框架标记。
活动过程:
1.自由接管子,回忆已有接管子的经验。
讨论:牢固连接管子及改变管子方向的方法。
2.实验操作:按要求在两点间连接管子。
(1)第一次在两点间连接管子
观察操作材料,了解连接要求:幼儿两人一组将分离的两个水管连接起来。
幼儿两人合作连接管子
集体检查管子的连接情况。
幼儿交流介绍,发现管子的多种连接方法。
(2)第二次在两点间连接管子
了解连接要求:节约使用材料,用尽可能少的材料两人一组合作将分离的两个水管连接起来。
幼儿两人合作连接管子
集体检查各组的连接情况。
3.统计使用管子的数量,知道要节约使用材料。
(1)讨论统计的方法
统计方法:从同一起点开始,将使用的管子连接成直线,并在结尾处做上标记,通过比较长短,发现使用管子的多少。
(2)各组幼儿统计本组使用的管子数量,与同伴进行比较。
(3)小结:将两个分离的管子连接起来有多种连接方法,最节约材料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