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北京教案七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北京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北京教案 篇1【教材简析】
《北京亮起来了》是一篇写景文,作者把视角投向了华灯高照、络绎不绝的长安街,金碧辉煌的天安门城楼,环行路上的立交桥,繁华的王府井、西单商业街,古老的故宫、美丽的角楼,运用优美的文字从不同方面介绍了俺国首都北京那五光十色、灯光绚烂迷人的夜景,展示了北京这座文化古城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表达了作者对首都北京的热爱、赞美之情。全文六个自然段都是围绕灯光夜景写的,文质间美。
【设计理念】
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一种训练,是同学学习语言的重要手段。当前,在语文教学中,一般都重视了读,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读“挤”不进去的现象:同学读的面不够广,量不够大,质不够高。突出读的兴趣,注重读的体验,加强读的积累,使同学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神奇几内蕴的意味绵长,从而促进同学的阅读意识,提高俺们的阅读教学质量。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知4个生字。
2、了解课文的内容,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景,激发同学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借助画面,情境导入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组北京风光的图片,俺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好吗?(放课件)
这是北京的什么地方?你们有什么话想说吗?
2、北京不但白昼美丽,到了夜晚更美了。(放课件)
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3、这节课俺们就学习一篇专门写北京夜景美的课文,《北京亮起来了》,北京的夜景到底有多美,让俺们通过认真读好课文来感受吧!
二、识字学词,初读感悟
1、生自读:
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对照课后生字,在文中画出生字词。同桌互查。
2、同学们刚才读得可认真了,谁愿意来当小老师把课文中出现的这些生字词带同学读一读?
夜幕降临 银光闪闪 光彩夺目 五光十色 络绎不绝 华灯高照
长安街 勾画 喷泉 王府井 紫禁城 一束束 一幢幢 繁华 辉煌
3、俺们已经和这些生字词成了好朋友,他们可以带俺们顺利地游览北京的夜景了。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都给俺们介绍了北京哪些地方的夜景?
(放课件,理清思路)
三、反复诵读,理解体味
1、过渡:
这么多地方,你认为哪地方夜景最美,深深地吸引了你,用自身最喜欢的方式读。争取把课文读的有感情,不理解的地方可以互相讨论。
2、合作学习,师巡视指导。
3、同学们刚才学得可真认真,现在俺们一处一处仔细地游览,感受北京夜景的美丽。谁愿意先来读自身最喜欢的那局部?为什么喜欢?
师:你见过夏日夜晚的天空中的银河是什么样吗?
长安街,天安门城楼,广场四周的景色真让人流连忘返。俺们沿着这条银河似的大街去逛逛古老的商业街(紫禁城),看看那里是什么样。
王府井、西单是北京最古老的商业街,有700多年的历史,如今是什么样呢?(焕然一新)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读的可真美呀!俺也非常想读一读这一段,愿意听吗?
(逐段学习,相机指导朗读,出示相应画面)
4、俺们游览了北京的几处景点,被北京美丽的夜景深深陶醉,你们觉得夜幕下的北京城是什么样的?
5、北京美丽的夜景数不胜数,俺们再欣赏一组图片。你对夜晚的北京有一种什么感受?
6、如此美丽的夜景,俺们不由赞叹:北京,多么辉煌,多么亮丽!
7、你们想不想再一次读一读这篇课文,再一次感受一下北京美丽的夜景?那就大声地读吧。
目的:为同学创设情境,边读边赏,解决难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实践活动
俺是一名小导游:
同学们,刚才俺们游览了北京,感受到了北京夜晚的迷人景色,今晚有一批游人要去北京观光,俺们借此机会,展示一下自身,让他们对北京有一个深刻的印象。愿意为他们当回小导游吗?想一想,怎么介绍才干把迷人的夜景传达给他们?
目的:展示自俺,感受语言内蕴。
五、课外实践
俺最棒:
北京的夜晚实在太美了,她不愧是俺们祖国的首都,全国人民向往的地方。祖国处处都象北京一样发生着巨大变化,俺们的家乡—安庆也在天天变化着。
1、以小导游的身份向家长介绍北京的夜景。
2、利用假日游览安庆,欣赏安庆夜景,并画一画,写一写。
目的:拓宽思路,加强语言的积累。
【板书】
北 京 亮 起 来 了
↓
灯的海洋 光的世界
辉煌 亮丽
北京教案 篇2设计理念:
师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学生是教育活动中与教师志同道合的参与者。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发展。专制、压抑的课堂氛围则给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带来障碍。教师真诚的微笑,在教学中价值千金。微笑意味着教师关爱学生,盼望得到学生的支持和配合。能给学生一种安全感、轻松感、愉快感、享受感。当学生质疑问难时,当学生答错问题时,我用微笑的神情,亲切的语言,给予恰到好处的鼓励和点拨,尽量缩小师生间感情上的距离,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会战胜自己,闯过暂时的难关。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理解“焕然一新、金碧辉煌、从天而降、犹如”等词义。用“犹如”说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丽和日新月异的变化,进一步激发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第 一 课 时
一、导引目标、激发兴趣
1.师:美丽的春天是旅游的好时光啊 ,在领略少数民族新疆、傣族的风光之后,老师今天要带大家去首都北京旅游?看看这次我们会有什么收获呢?让我们坐上飞机出发吧。
2.(课件:飞机起飞声。)
师:亲爱的旅客们,我们已经到达了北京,现在是北京时间晚上8点整,旅客们,想欣赏北京的夜景吗
二、创设情景,整体感知(师为导游,生为旅客。)
1.课件演示北京的夜景。
2.说说感受。
板书 ……此处隐藏3196个字……>
A.爆竹的声音,是春节特有的声音,文中都有哪些地方写到?(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二件大事就是买爆竹;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天一擦黑,鞭炮就响起来;除夕鞭炮声日夜不绝;正月初一,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正月初一元宵节,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在家有声有光地玩耍。)
B.整个春节都弥漫着爆竹的味道、烟火的味道,过年的热闹、火爆气氛尽在其中,已经与传说中恐吓叫“年”的怪兽无关了。
(2)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
A.找读文中描写有关饮食的语句(腊八粥、腊八蒜;杂拦儿;二十三,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准备充足;除夕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在北京,家家过年时都吃饺子;正月十五,这一天,大家必须吃元宵啊。),说说体会(充足、丰盛)。
B.人们一年辛苦劳动之后,对自己劳动所得的展示与享用,洋溢着幸福感与满足感。在香味四溢中,将年过得有滋有味。
(3)年的味道是开心的味道
A.正月初一逛庙会,元宵节的灯会。体会人们的轻闲、娱乐、高兴的心态。
B.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文中大人、小孩的快乐。
(4)总结,在整个春节的系列活动中,虽然有些繁文缛节,但地道的民俗中所包括的`五味杂陈,蕴涵着最丰富的传统,是耐得住咀嚼的味道。
四、品读体味,感受民俗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除夕和正月十五)
2.认真读第七自然段,联系你过年时的感觉,说说怎样理解“除夕真热闹”。
(是一种普天同庆的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是一种通宵达旦的热闹--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是一种团团圆圆的热闹-在外边的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3.除夕夜可以说是春节中的高潮,在热闹、喜庆、团圆的气氛中,有多少人今夜无眠。试着用你的朗读来把它表现出来。
4.配《恭喜》乐曲朗读,体现“除夕真热闹”。
五、作业:抄写词语
色味双美零七八碎万象更新男女老少灯火通宵
日夜不绝万不得已截然不同张灯结彩各形各色
北京教案 篇6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和6个新词,会写10个生字。能用部分词语说话。
2.使学生知道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激发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的情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学词、学句,背诵课文,体会北京的美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2.对北京的名胜古迹和现代建筑,很多学生缺乏实际生活的体验,这对他们理解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增加了难度,成为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集中识字、表演朗读
课前准备:图片或CAI课件。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你去过北京吗?你心中的北京是什么样子的?
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去北京看一看。
二、自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画出带生字的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3.这篇课文分为几个自然段?每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内容?在每自然段前面标上序号。
4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北京的什么?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这篇课文分几个自然段?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北京的什么?
四、指导学习生字新词。
1.认读13个生字。
2.认读6个新词。
用图片或CAI课件帮助学生理解“绿树成阴、鲜花盛开、风景优美、来来往往、高楼大厦、名胜古迹”等词。
3.把含有新词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4.你认为哪些字最难认,你是怎么记住的?
5.重点指导。
矗、似、厦的读音。
6.你认为@隆字最难写?
重点指导:
央:第三笔为长横。
优:右半部分为尤。
城:左半部分为土字旁。
7.指导写字。
(l)看清每个字的结构及它们在田字格中的布局。
(2)练习写字,完成“我会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生率、词。
2说说北京是怎样的一座城市。
二、引导学习课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l)齐读第1自然段。
(2)这一自然段中讲了一些什么?“首都”是什么意思?
2.学习第2自然段。
北京教案 篇7教学目标:
1.经历并初步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会用分类数数的方法将数据整理成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统计表;
2.初步感受统计的思想和方法,感受统计和生活的联系,从而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统计整理的方法,能够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并能对调查的事件作出合理的推断。
教学具准备:
课件、统计图、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观看游戏录相,调查换牙情况。
师生观看录相。
录相:学生在操场上做各种游戏,笑得开心,画面最后定在一个缺牙孩子的笑脸上。(配音:下课了,孩子们都高兴来到了操场上,有的在跳绳,有的在转呼啦圈,还有的在真有意思!)
师:他们玩得真高兴!刚才看录相时,我发现有几个小朋友在笑,你在笑什么?
生:他的牙掉了,留下了一个空空的洞。
师:其实,这没什么好笑的,因为每个小朋友都要掉牙,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小朋友的牙齿叫做乳牙,一共有20颗,小朋友到6岁的时候,乳牙就要开始掉落,然后又会重新长出新的牙齿,这个阶段叫做换牙。小朋友们,你们换牙了吗?开始换牙的孩子举起手来!
生纷纷举手示意自己换过牙。
师:我知道我们的小朋友很多都已经开始换牙了,课前我也让同学们和家长一起数了自己换牙的数目,那么,你换了几颗牙?
生:3颗、2颗、4颗
师:同学们有的换2颗牙,有的换3颗牙,还有的换的更多,如果我想了解咱们全班同学换2颗牙的有多少人,换3颗4颗的分别有多少人,有什么好的办法吗?先动脑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生:可以举手、 让所有掉两颗牙的站在一起、把自己换了几颗牙写在纸上
师:同学们的主意真多,说得都很好。老师也认为只要对全班同学进行调查,就可以得到大家换牙的信息。那我们就来调查一下吧!你们说我们今天要调查的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