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小班教案模板汇编8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班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糖和盐的名称、特点及用途。能比较出糖和盐的简单相同点和不同点。
【活动准备】
糖、盐、杯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通过尝的方法让幼儿了解里面装的是什么水)
1、出示两杯水问:你们知道这两个杯子里放的是什么?
2、请幼儿来尝一尝,并说一说杯子里的是什么水?
二、引导幼儿观察糖和盐。(通过操作培养幼儿善于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
1、请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说说糖和盐是什么样子的。
2、请幼儿打开纸包,看看纸包里是什么?想想用什么办法知道?那一包是糖,那一包是盐,糖是什么样子的,盐是什么样子的?你们想方法自己去试一试用自己的方法来知道。
请幼儿将糖和盐倒在水里,用筷子轻轻搅拌,待糖和盐溶化后。问:糖和盐到那里去了?
三、了解糖和盐的用途。(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你们知道糖和盐有什么用吗?(家家户户烧菜离不开它们。工厂很多地方也要用到盐。)
四、比较糖和盐。(培养幼儿对事物的观察能力)
糖和盐什么地方是一样的?什么地方是不一样的?
小结:糖和盐都是白颜色的,一颗一颗亮晶晶的它们都能溶化到水里,它们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糖和盐的味道是不同的因此它们的用途也是不一样的。
小班教案 篇2
设计思路:
《懒惰虫和勤快人》这首儿歌结构简单,语句简短、诙谐幽默,念起来琅琅上口,适合小班幼儿学习。在活动设计中,教师打破了传统儿歌活动中"教师朗诵,幼儿欣赏和学习"的模式,力求在自然的、有趣的情境中,通过与幼儿共同感受和体验,逐步引出和丰富儿歌。在活动中,教师采取各种形式,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语言环境,支持、吸引幼儿愉快地投入活动,让幼儿充分感受儿歌的韵律和趣味,并鼓励每个幼儿在活动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看法,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同时,通过活动让幼儿明白要做一个勤快人的道理。
活动目标:
1 、感受儿歌中幽默、诙谐的语句,能积极、愉快地参与活动。
2、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形象地进行表演。
3、在游戏与讨论中了解要做个勤快人的道理。
活动准备:
1、 小鸡、小鸭的布偶各一个。
2、 幼儿扮演懒惰虫。
活动过程:
1、 引出懒惰虫的形象。
出示小鸡、小鸭的布偶。指导语:你是小小鸡、你是小小鸡,你唱歌叽叽叽。你是小小鸭、你是小小鸭,你唱歌嘎嘎嘎。还有一只小动物在睡懒觉,你们猜猜是谁呀?(幼儿讨论,自由发言)教师引出懒惰虫的形象。
2、引出儿歌的前半部,熟悉了解。
(1) 一名幼儿表演懒惰虫,教师与幼儿一起叫懒惰虫起床。
表演:
老师:懒惰虫,懒惰虫,起床了!
懒惰虫:不行,不行,我的手在痛。
老师和幼儿:懒惰虫,懒惰虫,起床了!
懒惰虫:不行,不行,我的手在痛。
老师和幼儿:懒惰虫,懒惰虫,起床了!
懒惰虫:不行,不行,我的全身都在痛。
(2)教师有节奏的朗读儿歌的前半部。讨论:为什么懒惰虫的全身都在痛?
(3)教师与幼儿一起有节奏的朗读儿歌的前半部。
(4)教师与幼儿一起玩“你是懒惰虫”的游戏
教师随意的指着某一个幼儿,念儿歌“你是懒惰虫,你是懒惰虫”,孩子要迅速的反应,站起来大声说“我不是懒惰虫”
3、 引出儿歌的后半部,熟悉了解。
(1) 引导幼儿讨论:我们都不是懒惰虫,平时我们都会做一些什么事?
(2) 教师有节奏的朗读儿歌的后半部。
(3) 教师与幼儿一起有节奏的朗读儿歌的后半部。
4、 教师与幼儿共同表演儿歌"懒惰虫与勤快人"。
5、游戏:寻找懒惰虫和勤快人
在教室里挂几幅图片,有懒惰虫和勤快人,当你看到懒惰虫就用儿歌表扬它,当你看到勤快人就用儿歌批评它。
附儿歌:
懒惰虫和勤快人
你是懒惰虫,你是懒惰虫,你呆着不想动。
你的手也痛,你的脚也痛,你的全身都在痛。
我是勤快人,我是勤快人,我全身都不痛。
我的手不痛,我的脚不痛,我天天在劳动。
小班教案 篇3
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一步一步》教案
活动目标
1.尝试跟随音乐拍点,模仿小动物走路的姿态。
2.跟随绘本故事,感受一个跟着一个走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认识动物,能够跟着音乐拍手。
2.材料准备:绘本《一步一步走啊走》,PPT课件,小动物走路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人,引出故事内容
师:今天天气真好,让我们到草地上去散散步!小朋友走走走,一个跟着一个走。走来了 一个小弟弟,让我们听一听他在说什么。
画外音:今天天气真好,我要和动物朋友一起做游戏。它们是谁?
二、听听看看,模仿走路姿态
1.大乌龟(尝试跟着音乐重拍一步一步走)
(1)重点提问:谁来了呀?
小结与过渡:远远地,走来了一只大乌龟,让我们拍拍手来欢迎它吧!
(2)重点提问:大乌龟是怎么走路的?(引导幼儿做出背着乌龟壳、摆弄爪子等动作) 小结:大乌龟慢吞吞,一步一步慢吞吞。
过渡:快听,又有朋友来了1
2.大白鸭(表现大白鸭的走路姿态,尝试一个跟着一个走)
(1)重点提问:这是谁的叫声呢?大白鸭是怎么走路的?
小结:大白鸭真神气,脖子伸伸长,屁股翘起来,挺起胸抬起头,走起路来摇摇摆。 过渡:大白鸭也想和小朋友一起玩。
(2)重点提问:瞧瞧,好朋友们是怎么走路的?
小结:一步一步走啊走,一个跟着一个走。
过渡:一个跟着一个走,它们玩得真高兴。
3.小灰兔(尝试跟着音乐调整小兔跳的轻重,一个跟着一个跳)
(1)引入:一跳一跳的音乐会是谁来了呢?
小结:兔妈妈要去菜地里摘萝卜,兔子宝宝在家中玩,大老虎来了就轻轻跳。
(2)集体音乐游戏。
小结:兔子宝宝们也一个跟着一个跳吧。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阅读绘本,理解“清清、密密”等词。
2.会用绘本的句式,在一问一答中表现绘本内容。
3.感受有家的温暖。
活动准备:
绘本《家》人手一份,相关的PPT图片,《家》的大书一本以及相关场景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宝宝们!今天老师带了一只找不到家的小动物,它是谁呢?小虫子、谁知道小虫子的家在哪里呢?幼儿说一说、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哦,真的是草丛。出示飞跃的草丛图片、它是什么样子的草丛呢?幼儿说一说、
2、师:那我们一起来问问小虫子吧!“小虫子,小虫子,你的家在哪里?”如若你是小虫子,你会怎么回答呢?引导幼儿说我的家在绿绿的草丛里、
3、师:我们一起来听听小虫子是怎么说的?“小虫子,小虫子,你的家在哪里?我的家在绿绿的草从里。”那我们来玩一个游戏,你们做小虫子,我来问,好吗?师幼共同游戏、。
二、自主阅读,寻找其它动物的家
1、师:我们知道了小虫子的家在绿绿的草丛里,我们还有小动物需要找家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小鲤鱼、小黄莺、小白云图片、我们一起来猜猜它们的家在哪里呢?幼儿猜测、
2、师:这些小动物的家都藏在这本叫《家》的书里面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呢?
3、引导幼儿自主看书。提示幼儿:看书时要保持安静,学会用大拇指和食指一页一页地翻阅。看到喜欢的地方可以和好朋友说一说。
三、集体交流,游戏体验
1、师:宝宝们,看好了吗?你找到了哪些小动物的家呢?它的家在哪里呢?
追问:池塘是怎么样呢?幼儿回答、
师:我们一起来听听书中是怎么说的?我的家在清清的池塘里、
2、欣赏绘本《家》至“我的.家在高高的蓝天里”,提醒幼儿注意:书里面是怎么说池塘和树林的,用了哪些好听的词语?理解“清清、密密”。、
3、幼儿看着图片分组和老师一起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读绘本至蓝天页。
四、联系生活,拓展经验
1、师:老师这里也有一本大书《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从开始到我的家在高高的蓝天里、
2、师:其实这个故事到这里还没有结束呢?这个是谁呢?宝宝、没有出生的宝宝的家在哪里呢?谁知道吗?在妈妈的肚子里、那谁会用好听的话来回答我呢?小宝宝,小宝宝,你的家在哪里?幼儿回答、
3、小结:每个人和动物都有自己的家,这个家是暖暖的、温馨的。在自己的家里,我们很开心、很幸福。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的:
1.学习区分物体的大小、多少。
2.发展手部动作。
3.体验合作创编游戏的乐趣。
4.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大、小弹子及碗、勺每人一套,大盘子三个。
2.每2-3人一组分别围坐在各处,每组中间放一个大盘子,内装大、小弹子若干。
活动过程:
1.孩子坐好后,教师请孩子观察盘里的弹子是圆圆的,有大的,有小的。
教师说:“请小朋友用勺子舀出一个大弹子和许多小弹子。”小朋友动手操作,教师指导并提醒舀得不对的小朋友,照此方法可反复多练习几次。
2.孩子自由操作。
教师请孩子自由地用勺子舀弹子,然后拿过来给教师看,并告诉教师哪个大,哪个小,哪个多,哪个少。鼓励孩子都上来说一说。
活动结束:
1.孩子自由操作时,应鼓励孩子大胆地去做,做得与其他孩子不同。
2.提醒孩子弹子不能放进嘴里。
小百科:弹子,也作弹丸,指用于弹弓发射的泥丸、石丸、铁丸等。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能辨别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初步尝试拼合图形。
活动准备:
1,在铅画纸上涂上颜料镂刻出大小不同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洞”当作“土坑”,排成一条小路。
2,有些图形的“石块”剪成2个半圆,有些正方形的“石块”剪成2个长方形。
3,小兔头饰
4,《拔萝卜》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玩“修路”游戏的兴趣。
教师扮成兔妈妈,
幼儿扮成兔宝宝。教师:“兔妈妈要带小兔到草地上去拔萝卜,到草地上要经过一条小路,可是这条小路坏了,怎么办呢?我们来修一修吧!”
二、幼儿“修路”,辨识图形。
教师先带领幼儿观察一下小路的哪些图形,然后请幼儿拿“石块”一一对应地嵌入小路的“土坑”中。
三、尝试组合图形。
启发幼儿想办法把2块半圆形的“石块”和2块长方形的“石块”嵌入“土坑”中。(把2个半圆拼成1个圆形,嵌入圆形的“土坑”,把2个长方形拼成1个正方形,嵌入正方形的“土坑”中)
四、游戏:拔萝卜
兔妈妈带兔宝宝跳过小路,到草地上拔萝卜。
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喜欢玩泥,对泥工活动感兴趣。
2.能够用泥制作自己喜欢的冰棒。
活动准备:
1.将橡皮泥分桌摆放。
2.冰棒图片,冰棍棒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创设小象买冰棒的情境,引发幼儿活动兴趣,。
(1)教师头戴小象头饰玩具,模仿小象声音买叫卖,又香又甜的冰棒谁来买啊!
(2)教师从盒子里掏出冰棒,边掏边提问:这是什么呀?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的?(有代表性的)
(3)将水果放在幼儿的桌子上的盘子里,让幼儿亲自感知一下。
2.交待制作要求,引导幼儿捏泥。
(1)教师引发活动兴趣:小象带来了这么多水果,它听说我们班小朋友的手特别能干,能捏出好多的水果是吗?那我们做些水果送给小象吧!
(2)教师介绍材料及制作要求。
(3)教师示范讲解:我喜欢苹果微,我拿一块红泥,放在手心里……
(取泥---团圆---用辅助材料做苹果瓣和叶子---放在展架上)
3.幼儿捏泥,教师指导。重点引导幼儿练习团圆的技能。
4.幼儿作品展示。
幼儿将制作的冰棒展示架上,教师引导幼儿欣赏作品,用小象的口吻鼓励幼儿。
小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让幼儿体验游戏的乐趣。
2、过程与方法:通过游戏,提高幼儿手脚眼的协调性。
3、知识与技能:学习手脚着地爬的动作。
活动重点:练习手脚着地爬的动作。
活动难点:培养幼儿的坚持性。
活动准备:软垫、山洞、花盆若干、猴子头贴(每人一个)、桃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幼儿戴头饰来到户外场地
师:今天我们都装扮成了小猴子,老师是猴大王。猴儿们我们一起操练起来。
(幼儿和老师跟随音乐做模仿操)。
(二)基本部分
师:今天呢,大王要带猴儿们去花果山玩,可是路上有的地方很危险,需要我们动脑筋想想,怎样爬才能又快又安全。
1、师提问:猴子平时是怎么走路的?
幼:做出大概动作;
师:示范动作要领。
2、幼儿在场地自由练习爬的动作,教师适时指导。
3、师带领幼儿爬过草地。
(手脚着地,眼睛看前一步步爬行)
4、过草地后,师提问幼儿:怎样安全的穿过前面的树林呢?
(手脚着地在树林中穿行爬过,注意不能碰到树)
带领幼儿穿过树林。
5、师提问:遇到了山洞了,怎么办呢?
(手脚着地低下头钻过山洞爬行)
师带领幼儿钻过山洞
谈话:经过重重困难我们终于来到花果山了,为自己鼓鼓掌!
6、师:为了奖励猴儿们今天的勇敢表现,大王还为你们准备了好多礼物。现在我们就上路拿我们的礼物吧(摘桃子),不过路上我们都要注意安全,钻过山洞、绕过树林、爬过草地,就能拿到属于自己的礼物了。
(三)结束部分
师:拿到礼物的猴儿们今天开心吗?都累了吧?让我们放松放松。
幼:跟音乐做律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