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

水教案

时间:2023-11-10 15:44:02
【推荐】水教案范文合集8篇

【推荐】水教案范文合集8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水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水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3.通过看图学文,了解周总理当年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关心少数民族,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

4.理解四面八方、笑容满面的意思并能用这两个词语造句。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最后四段。

教学重难点:

1.理解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是难忘的泼水节。

2.培养观察能力,抓住人物的穿着、表情及动作,体会人物的心情。

3.练习概括每句话的意思和自然段的意思。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认真观图,了解图意。

老师出示挂图,请同学们看看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

(人们和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

板书:泼水节。

(1)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板书:(傣族)

(2)谁知道泼水节是怎么回事?

(学生如果讲不清,老师可补充说明:每年的清明时节,也就是当凤凰花开的时候,到了那天,人们穿上漂亮的服装,背起象脚鼓,互相泼水祝福,这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

(3)谁知道傣族人民主要居住在什么地方?

(学生说不上来,老师告诉学生:傣族人民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西双版纳地区。)

(4)仔细观察图画,图上人们的表情什么样?穿着什么?

(喜气洋洋,兴高采烈,喜笑颜开。再看人们穿的衣服,色彩鲜艳、漂亮,包着头巾,多数的衣服都没有领子,绣着花边,赤着脚。周总理穿着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粉红色头巾。)

(5)人们的手里拿着什么?请你们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说一完整话。(老师把句式写在黑板上。)

(人们有的端着碗,有的抱着水罐子,还有的敲着象脚鼓,和周总理一起欢度泼水节。)

(6)人们围聚在周总理身旁,像众星捧月一般簇拥着周总理,表现了傣族人民的什么感情?

(对总理的尊敬、爱戴,像亲人一般。)板书:爱戴

(7)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工作十分繁忙,还抽出时间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把幸福和欢乐带给傣族人民,说明了什么?

(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他心里装着各族人民。)

板书:心连心

过渡:周总理是怎样与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为什么说这次泼水节难忘?下面,让我们学习课文。首先,我们来一起扫清学习中的文字障碍。

(二)范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在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三)自学生字、新词。

(四)检查自学效果。

1.字音:

泼:念p#,不念b#。

乐:在欢乐一词中念l8,另一个音念yu8,音乐。

2.字形:

乐:共5画,第二笔是竖折,不要写成两笔:竖、横。

幸:要与熟字辛区分字形,不要混淆。幸字第二横最长,下面不要写成羊字。

瓣:左中右结构,两边是辛字,第一个辛的竖要写成撇。中间是个西瓜的瓜。要与熟字辨区分异同。

族:不要丢了右上边的卧人。

驶:左边是个马,右边是历史的史字,不要写成吏。要与使用的使区别异同。

祝福:这两个字都是示字旁,一个点,不要写成衤旁。

毯:半包围结构,里面是上下两个火,最后一笔都要写成点,毛的最后一笔要写大些,把两个火都包在里面,要注意写均匀。

3.解词:

花炮:指燃放的彩花和鞭炮。

象脚鼓:是傣族的一种乐器,样子像大象的脚。鼓身是木制的,羊皮蒙在鼓面。演奏时斜挎在肩上,用手拍击鼓面,多用来给舞蹈伴奏。

4.熟读本课生字词。

(五)指导学生写生字的字头。

(六)作业。

1.写生字各一行。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巩固复习生字词。

(采用各种形式读熟,做到脱口而出。)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请三个同学读课文。第一个同学读1~3自然段,第二个同学读4~6自然段,第三个同学读7、8自然段。其他同学注意听他们是否读准了字音,并且边听边想每个同学读的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读后回答:

(1~3)自然段写周总理到来前的情况。

(4~6)自然段写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

(7~8)自然段写傣族人民的欢乐心情。

(三)学习1~3自然段的内容。

1.学习第1自然段。边默读边想:

(1)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凤凰花开的时候,就是泼水节到来的时候。)

(2)凤凰花的颜色是什么样的?从图上找一找。

(火红火红的。图的右下角生长着,地上铺着花瓣。)

2.指名读第2自然段,边听边想:

(1)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今年是指哪一年?

(读一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就知道了。)

板书:1961年

(3)那一年,周总理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他为什么还要到那么遥远而又非常炎热的云南地区和少数民族一起过泼水节呢?

(周总理关怀着全国各族人民。)

3.齐读第3自然段,看看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1)画出人们的动作词语。

板书:敲起、赶来、撒满、欢呼。

(2)赶来改成走来意思一样吗?

(不一样。赶来有急切的意思,泼水节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人们都愿意到最热闹的地方来欢度节日,最重要的是他们听说敬爱的周总理要来参加今年的泼水节,人们早就想亲眼看一看周总理,能和总理一起过泼水节是多么幸福啊!大家唯恐来晚了赶不上和总理一起联欢,所以起了大早,急急赶来。)

(3)人们把鲜红的凤凰花瓣撒在地上表示什么?

(表达人们对周总理的无限热爱,这是傣族人民迎接最尊贵的客人,最亲的亲人时的一种礼节。由此可以看出周总理在傣族人民心中的地位。)

(4)画出第3自然段中的比喻句,齐读,说说本体、喻体、比喻词各是什么。

(5)人们为了欢迎周总理还准备了什么?读出有关句子。

(龙船、花炮)

< ……此处隐藏6737个字……资源的招贴画及节约用水的公益广告,讨论交流招贴画、广告“如果你不珍惜水,那 么最后一滴水就是你的眼泪”的含义,表达爱护水资源的情感。

3、教师播放《小小的我》的音乐录像先让学生欣赏,并说说听后的感受(音乐风格,音乐的情感等等)

4、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歌曲旋律较为难唱的节奏和旋律,重点讲解。

5、学生在掌握歌曲旋律的正确演唱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来演绎歌曲!如小组唱,轮唱等等。

6、教师可以简单的教会学生一些身体律动,让学生在边唱边跳的欢快气氛中感受歌曲。

7、先由教师十分散文诗朗诵《两条小溪》并播放录音磁带。再由学生朗诵感受。

结束课堂:

让学生课后复习歌曲,并唱给爸爸妈妈听,讲讲今天的音乐可学习到怎么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加入爱水行列。

水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4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保护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生字卡、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淡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生活的环境怎样?你们愿意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里?为什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板书课题:23 清澈的湖水)

二、自学生字,扫清阅读障碍。

1、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2、指名读课文,检查生字的读音。

3、分析字形。

澈:左中右结构,左边是“氵”,中间是“育”,右边是“攵”。

卷:共8画。

波:左右结构,左边是“氵”,右边是“皮”。

纹:左右结构,左边是“纟”,右边是“文”。

欣:左右结构,左边是“斤”,右边是“欠”。

赏:上中下结构,上边足“小”,中间是“冖”,下边是“员”。

三、学习课文,读懂课文。

1、默读课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把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和同学讨论。

2、指名读一、二、三自然段。

讨论

(1)小洁看什么看得入了神?

(2)“她觉得自己像在天上飞,又像在水里游。”这句话你怎样理解?

(3)指导读一到三自然段。读后说一说两岸的风景怎么美,湖里的景象怎么美。

3、指名读第四、五自然段。

讨论

(1)小洁吃完面包想把面包纸丢进水里,可后来为什么又攥着面包纸生怕它掉进湖里呢?

(2)湖水变得满是皱纹,美丽景象不见了。“美丽的景象”指什么?为什么不见了?(讨论后读有关句子)

(3)小洁用企盼的目光望着湖水。她企盼什么?

(4)小洁跨上岸后在寻找什么?她找到了吗?

指导读第四、五自然段。

四、读全文

小结:我们从小应该懂得保护环境。

第二课时

一、 复习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讨论。

2、 读读下面的生字和词语

清澈 卷起 波纹 跃起 丢进 镜子 变幻 表演 香蕉 企 盼 跨

二、 识字、写字。

1、重点教:澈、卷、演。

2、读读下面的字:皮、文、斤、去、分。

想一想上面的字加上什么偏旁是本课的哪个生字?

学生边回答边板书。

3、出示卡片,独立分析下面的字形。“镜、幻、表、蕉”

4、书写生字。

三、 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卡片,认真记忆字形。

2、听写本课生字。

四、 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波( )坡( )披( )赏( )堂( )

盼( )粉( )纷( )境( )镜( )

2、学写句子。

( )的树上有( )在( )。

( )的草地上有( )在( )。

( )有( )在( )。

水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作文开头能初步做到紧扣题意和内容,语言简洁,不绕弯子。

2、会给《汗水换来的欢笑》加上恰当地开头。

3、懂得劳动给人们带来欢乐,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能紧扣题意和内容,用简洁的语句给《汗水换来的欢笑》开一个恰当的头。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几种常见的开头方法并在习作中运用。

教具: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回顾、揭题,明确训练要求。

1、回顾第五册第三单元,第六册第三、七单元习作训练要求,提出本次习作要求。

2、明确训练重点与习作内容一:给《汗水换来的欢笑》加上一个开头。揭题板书。

二、学习“习作提示”。

1、师讲述作文开头的重要性。引入:如何才能写好开头呢?

2、学习“习作提示”内容:

文中讲了哪几种开头形式?

围绕开头形式,逐一联系学过的课文进行举例剖析。

.总结各种开头形式的共同点:紧扣题意和内容,语句简洁,不绕弯子。

三、学习《汗水换来的欢笑》,给它加个恰当的开头。

1、根据习作提示,我们来学习短文《汗水换来的欢笑》,然后给他加个好的开头。

2、学生自学短文,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事。(同学们通过辛勤劳动平整了操场,用汗水换来了欢笑).

3、谁能说说这件事的经过和结果?你觉得哪些地方得较具体,突出了“汗水”和“欢笑”,找出来读一读。

4、文章缺少了什么?(起因)

5、你觉得开头可采用哪种方法来写,为什么?请同学们把这篇文章的开头写好,说明起因.写时注意文章开头的要求。

6、学生试写,评析:

投影出示,师生评析优缺点,并说属于哪种开头方式。

指名读自己写的开头,评析。

四、布置课外作业。

以参加过的一次劳动为内容,写好开头部分。为下节课写短文作准备。

第2课时

一、检查上节课布置的习作准备工作完成情况。

1、指名学生读自己准备好的以劳动为内容的文章开头,并说说整篇文章的构思。指名2——3个学生读、说。

2、学生评析,教师指点。

二、放手试写全篇。

让学生根据要求和开头,以《汗水换来的欢笑》为题,完成全篇。

三、组织交流。

1、指名读完成的初稿,师生共同讲评。

2、学生各自修改初稿。

3、同桌交换习作,提出修改意见。

4、参考同桌意见,自己再次修改。

四.誉抄习作。

《【推荐】水教案范文合集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