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

美术教案

时间:2023-11-10 15:43:52
【热门】美术教案汇编五篇

【热门】美术教案汇编五篇

作为一名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美术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美术教案 篇1

一、课题:《泥塑》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泥塑浮雕的基本知识。并学会用泥塑表达自己的思想、意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掌握捏泥的基本技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开拓视野,陶冶情操,提高动手能力。

三、教学重点

泥塑的制作方法,泥塑浮雕手法的多样性。

四、教学难点

表达意图的准确性与独创性,泥塑浮雕手法的多样性。

五、教学准备

教学用具: 泥塑雕塑工具、挂图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民间小泥人,引起大家的兴趣,导入新课。

提问学生这是如何制作而成的?

(二)合作探究,讲授新知

(1)作品欣赏:

讨论《老渔翁》泥塑浮雕的特点,所用的技法。

(2)基本技法: (教师和学生共同动手)

1)手捏法。

2)泥条法。

3)泥板法。

4)挖空法。

5)借助它物法。

(3)制作过程:运用合作的方式制作

1)准备材料

2)组织骨架:

思考:扎骨架都有哪些材料、做法。

大型、小型雕塑分别用什么材料扎骨架。

3)捏出各个部位,在粘结起来。然后细部雕塑

4)修整、上色,完成作品。

(三)艺术创作,巩固提高

制作一个泥塑作品。

要求:作品新颖、独特、制作手法多样。

注意:生动、合理、速度、纪律

(四)课后小结,布置作业

1.回顾本节学习内容,展示部分学生优秀作品,学生之间利用超市购买法进行点评。

2.布置下节课所带学习用品。

七、板书设计

八、课后反思

更多教案内容,大家可以下载本文档后按住ctrl 点击:福建教师考试13个学科教案汇总 。如果需要其他备考资料,也可以直接点击: 福建教师考试备考 进入查看。

美术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在初步了解色彩基础知识与色彩调和技能的基础上,将色彩与造型相结合,达到色彩应用的目的。

教学内容:

利用野外随处可以捡到的小石块作为载体,引导同学们根据石头造型寓意,并将自己对于色彩的感觉附于其上,让石头多姿多彩能说话,寓学于乐。

教学目标:

石头选材的引导,造型附着的引导与实际操作。

教学活动与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展示一个青花瓷茶杯及一件树脂工艺品,简要讲述青花瓷的历史和在中国古代对外贸易、艺术交流史中的地位,激发同学们对彩绘艺术的憧憬;

2、展示一件从北峰某工艺厂收集来的树脂工艺品,简要讲述树脂工艺生产企业在被称为“树脂工艺之乡”的丰泽区经济中的地位,以及树脂工艺厂生产流程工作分工;

3、青花瓷表面青花图案的描绘与树脂工艺品表面的涂彩与今天课程的关系。

二、教学步骤

(一)引出石头彩绘的内容

1、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同学们说出我们能找到的适合彩绘的材料;

瓶子、蛋壳、石头……

2、引导同学们回想小时候在河滩捡石头揣摩石头模样的经历引出石头形状的多样性适合大家借助石头的形状创作出多彩的石头彩绘作品;

3、用引导的方式有同学们说出学校、住处周边可以捡到合适彩绘的石头的地点。

(二)展示作品启发思维

1、展示收集来的石头彩绘作品,启发同学们的创作思维,帮助同学们养成边寻找边思考的习惯;

2、创作素材的引导,结合国家、本省、本市的重大时事,泉州的地方特色事件,启发引导同学们将耳熟能详的事件融合到彩绘作品中去,如北京奥运会、福娃、农运会等;

(三)收集石头阶段

由同学们利用课外时间结伴到野外寻找适合彩绘的石头材料,要求寻找的过程中同学之间要有谈论与交流。

(四)构思阶段

利用课堂时间同学们相互展示交流自己收集到的石头,并讲述自己的构思,同学们可以提出意见,老师作出适当引导。

(五)创作阶段

1、收集参考图案;

2、在美术纸上绘制草稿图样;

3、将自己的构思用彩色水粉颜料画到石头表面;

4、修改及定稿。

期间老师起到引导、指导作用。

三、作品展示阶段

1、从各班挑选出优秀作品面向全校集中展出;

2、从展出作品中评选出若干奖项给予鼓励;

3、有可能的话通过网络及报纸媒体发布学生作品或者展出场面图片达到对外交流的效果。

四、作品点评阶段

针对部分学生的作品,通过作品实物展示或者图片展示在各班课堂上作出点评。

美术教案 篇3

课题:《鞋的联想》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不断的观察和想象,能进行多方构思和尝试,从而提高联想创新能力。

2、以鞋为对象,鼓励学生用创造性眼光去发现美和创造美。

教学重点:以鞋为对象,鼓励学生用创造性眼光去发现美和创造美。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想象,进行鞋的联想创意,提高创新能力。

课前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作业展示图、鞋(实物)、绘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播放多媒体,齐做手指操,活动手指。

2、播放多媒体,讲明比赛规则,欣赏各种各样的鞋,激发学生兴趣。

3、学生出示鞋(实物),说说鞋的作用。(护脚、装饰、美化等)

4、想知道师穿的鞋是什么样的?(师画)

5、请生也来画一只自己喜欢的鞋。(生画,师板书——鞋)

6、生展示并请其他同学猜是什么鞋。(师奖励表现突出的学生并小结)

7、多媒体欣赏联想后的鞋(鞋形花瓶、鞋形公鸡等)

二、讲授新课:

1、出示课题,读课题。(板书——鞋的联想)

看屏幕,它们是怎么被想出来的?(生小组讨论)

有从鞋子的外形上想

有从不同的摆放位置去想

还有从被破坏的鞋子去想

2、出示师画的鞋请生联想(生发言,可以从以上三点去想,师速画其中一种想法)

3、现在以你画的鞋进行联想,小组交流,选出好的想法集体交流

①指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作品。

②一只鞋可以想到不同事物,不同的鞋也可以想到相同的事物

③学生讨论,谈谈自己的设想。

④出示范画,进一步启发学生发挥创造力,大胆去设计。

4、请生小结绘画步骤:

a、画鞋

b、联想

c、添画

d、上色(师板书)

三、练习:

媒体播放音乐,鼓励生奇想

可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作品

师参与生创作活动,并给予肯定

四、讲评:

生自评、互评、师评

谈想法和感受,发奖。

五、小结

我们人类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今天的一只鞋有了如此多的奇想,明天的任何事物都是我们联想的对象,让我们用智慧和双手去不断的创造美吧!

六、下课

七、板书设计(略)

美术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湖南美术出版社电脑美术第二单元电脑立体造型《3D角色》的内容。按照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不断探索新知识的能力。而本课重点在于培养学生了解3D角色不同表情时的脸部结构变化,能够创作出造型新颖、夸张的卡通人物肖像,只有掌握了这些方法和技巧,才能不断地去探究、去创新。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设计出的角色美观、具有个性化的问题迎刃而解。本节课是制作各种角色造型中必须掌握的内容,所以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基础的、是很重要的。

二、学情分析

教学必须符合学生的天性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我将学生的情况分析如下:高中阶段的学生具有更强的探究精神,思维比较活跃,见解独到,同时观察能力与感知能力增强,在美术学习中也希望了解更多本质性的、美术理论方面的知识。能够全面深入的了解事物的细节,并能用较准确的语言来表达,但是并非发展的尽善尽美。因此本课在教学设计上会更多的采用教师引导,然后以抛砖引玉的方式展开,鼓励学生在观察、欣赏、动手创作的过程中体会卡通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教材分析以及学情的理解,我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3D角色不同表情时的脸部结构变化,掌握3D角色面部五官表情的设计要点,能够创作出造型新颖、夸张的卡通人物肖像。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表情的分析和学习,掌握设计一个3D角色不同表情时五官的形状和位置的变化。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观察创新能力与形象思维能力,在观察、欣赏、动手创作的过程中体会卡通的艺术魅力。

四、教学重难点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本节课的重点是:了解不同表情的脸部结构变化,能够独立创作出3D卡通人物肖像。

难点则是:通过对表情的分析和学习,尝试设计一个3D角色表情。

五、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讨论法、情境教学法、欣赏法、联想法、交流合作讨论法等。

六、教学准备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此我做了如下的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镜子、图片资料与基本绘画工具等。

七、教学过程

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出发,我将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变静为动,融声、形、色为一体,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环节如下:

环节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为此我将播放一段声音,并请学生回答你听到了什么声音?(笑的、哭的、发怒、惊讶的声音等),同时邀请学生上台来模仿这些声音,在模仿中请在座的学生注意模仿者的脸部变化。同时引导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镜子,对着镜子做喜、怒、哀、惧、惊等表情,观察自己的脸型、眉、目、鼻、口、耳的变化。看看镜子里的你在不同的表情下五官形状和位置有哪些变化?

学生交流回答,由此引出今天的课题《3D角色》。

环节二:引导想象,新课讲授

《课程标准》中强调美术课程需要凸显视觉性,所以首先,我将采用讲授法与展示法相结合的形式,出示卡通漫画人物与写实头像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有什么区别?学生思考回答,教师简单讲述:写实头像要求在三庭五眼的基础上对人物进行如实的刻画,卡通动漫对表情(脸型、五官、发型等)进行夸张、变形,失去了正常比例,使人物更加可爱、漂亮、生动,给人一种虚幻美感。通过初步的欣赏与观察,使学生自主的感受人物面部及五官部分的变化,从而激发他们深入了解设计3D角色面部五官表情的兴趣。

基于对卡通动漫人物有了初步的了解,接下来我们就开始学习人物面部及五官部分的造型设计。

(一)眼睛与眉毛

首先,我会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角色的眼睛与眉毛设计,引导学生观赏,并思考:眼睛的情绪表达功能?不同角色、表情、眼睛的表现方法?角色表情中眼睛与眉毛的位置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在五官中,眼睛是影响表情的最重要的器官,拉长或压扁眼眶,放大或缩小瞳孔,以及利用眼帘的遮盖功能等,都可以使角色面部显现出不同喜怒倾向的表情。这一部分我将从眼睛的情绪表达功能、眼睛的表现方法及眼睛与眉毛的关系三个方面引导学生体会3D角色设计中眼睛的变化及不同表情的设计要点。

(二)鼻子

其次,我将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角色的鼻子设计,引导学生思考:3D角色不同表情鼻子的刻画方法有哪些?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利用鼻子的特殊视觉位置,可通过夸张和变形来强化角色的性格特点,动画角色的鼻子可以归纳为一个简单的三角形,它是动画角色动势的趋向指引标志,鼻子的趋向永远和头部的'动势相一致。例如:作恶多端的巫婆或龌龊的小偷可以刻画鹰钩鼻子或菜花鼻,英雄或勇士的鼻子一定要端正、坚挺等。

(三)耳朵

而后,我将展示耳朵的基本结构图,因为耳朵是容易被忽略的性格符号:耳朵对于动画角色来讲,不具备太多的表情功能,因此容易被忽略。所以这一部分我将出示多媒体课件,从耳朵的基本结构及耳朵的设计方法两方面引导学生感知3D角色耳朵的结构变化。

(四)嘴巴与口型

为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嘴巴的形态,我将利用多媒体出示各种不同角色不同嘴型的图片,这一部分我将从嘴巴的设计规律、基本口型的设计方法两方面引导学生感知3D角色设计中嘴型的变化及说话时不同嘴型的设计要点。引导学生体会塑造3D角色各种不同微妙的表情变化对表情的表现力极强,塑造嘴巴附近的细纹和酒窝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并请学生注意鼻子底部与上唇之间的距离、下唇与下巴之间的距离等等。

(五)头发

头发对于表现动画角色非常重要,首先头发可以表现角色的性格,其次头发可以直观地体现角色的社会地位。在这一部分我将利用多媒体出示图片展示不同发型的角色表现,从而引导学生体会不同发型的角色表现,让学生感知角色头发设计的多种类型。

(六)胡须

最后,我会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角色的胡须设计,引导学生观赏,并思考:胡须是如何表现人物社会地位的?胡须是如何表现时代特征的?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设计角色的胡须必须慎重考虑胡须的样式、颜色甚至疏密状态,是否符合角色的性格、社会地位和生活状态。胡须可以体现角色的时代特征,不同的时代、民族及宗教信仰,都直接影响到角色的胡须样式。引导学生体会不同胡须的角色表现,形成综合的审美感知体验。

环节三:自主探究,实践练习

教育家弗赖登塔说过:“学习唯一的正确方法就是实现再创造”。为此,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课堂练习时间和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1.选择喜、怒、哀、乐、惧、惊中的一个表情,设计一个3D角色肖像,注意五官表情的重点刻画。

2.对所设计角色的身份、年龄、职业、性格等信息进行简单描述,不少于50字。

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完成,提高课堂作业效率,并增强学生量力完成作业的自信心。

环节四:交流评议,拓展提高

(一)交流评议

在大部分学生作品已完成的情况下,鼓励学生自愿展示作品,并且介绍自己设计的3D角色肖像。学生互相展示作品,生生互评,并且选出本组最有特色的部分3D角色肖像作品进行展示,大家共同分享创作带来的快乐与收获。最后我将给予及时反馈与总结,在展示点评环节中,我会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以鼓励、肯定为主,多从建议性评价出发,培养学生敢于接受别人的“指正”。进一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拓展提高

最后,为了使学生能有更高层次的提高,我给学生留了拓展延伸的作业:

1.学生尝试为所设计3D角色画出下列三个表情:

①眼部表现“愤怒”②面部表现“愤怒”③全身姿势表现“愤怒”

2.尝试模仿设计制作一个角色的头部模型,并与同学交流建模的体会。

美术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培养视觉感受力和平面表现能力。

2、学习运用大小、疏密的变化来组合画面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运用简单的相似形排列组合成具有一定形式美的画面。

难点:形的位置安排恰当,组合自然,画面美观。

教学准备:教学用的图画 和卡片、节奏感强的乐曲等。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30分钟。

一、 组织教学。

二、 教师释题。

教师演示:一个基本形,逐渐增多类似的形状,形成教案频道 /jiaoan/一个画面后,要学生谈谈看到一个形和多个形的画面时的不同感觉。

将一个单位的形状从相似形组合画面的背景中分离出来,让学生边观察体会边谈感受。

单独的一个形给人单调孤立的感觉,多个相似的形反复排列,就构成了美观丰富的群体图案,画面因此产生强烈的节奏感,就像由许多音符组成了一首动人的曲子一样。(播放音乐) 让学生眼观画面,耳听音乐,利用文学上的“通感”来初步感受相似形组合的形式美。

三、基本形分析。

1、列举基本形的来源:瓜果蔬菜、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器皿用具、其它随意形。

2、画时要抓住物体的特征进行概括,把它画成简练美观的形象,教师以某物体为例,作绘画示范,不要原原本本地照搬实物形象。

四、相似形的组合方法。

在画纸上向不同方向反复画出相似的形状,画满纸面,一般不重叠,或只在有规律的部分重叠。相似形可以作平行排列,如教材左页左图,由多株相似的树形平行排列成树林群体图。也可改变方向和角度排列,如教材左页的群鹅图,相似形的大小不一,错落有致。

五、着色。

1、本课属重复造型范围,因此不宜用多种颜色,以免教案频道 /jiaoan/产生杂乱的效果。可用2—3种颜色,颜色的选择应有强烈的主观性,只要好看,不一定遵循实际颜色。

2、底色和形的对比要鲜明。

六、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1、作业要求:

(1)相似形简练、美观,排列错落有致。

(2)底色与形明暗对比强烈。

七、作业展评,课堂小结。

1、巡视指导作业时有意识地收集几幅具有明显的优点或缺点的作业,然后引导组织学生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等方式评价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审美能力。

2、课堂小结,布置下次美术课需准备的学具。

《【热门】美术教案汇编五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