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用】科学教案汇总六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科学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知道脉搏与心跳的关系
2、了解血液循环器官的构成及循环过程
3、能通过模拟实验推测出脉搏与心跳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为每组学生准备用来制作简易听诊器的乳胶管和漏斗一套,模拟脉搏和心跳的气球、注射器、乳胶管,人体血管分布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知道,我们运动时心跳和脉搏都会加快,究竟心跳与脉搏有怎样的关系?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学习新授
1、指导学生搜集自己运动前后脉搏和心跳的数据
(1)学生自己测量运动前的心跳和脉搏的次数
(2)运动后由自己测量脉搏,同时请一位同学帮助测量心跳。
(3)指出:在使用制作好的听诊器时,乳胶管的一端放在耳朵上,漏斗则压在胸部的中央附近,也就是心脏的部位倾听。
(4)把以上测得的结果填写在书本中的表格里。
2、指导学生认识心跳与脉搏的关系
(1)比较上面测得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2)组织交流各自的发现
(3)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结果作出概括,心跳和脉搏是一致的。并提出研究的问题:这是什么原因呢?
(4)指导学生完成教材上的
(5)组织学生讨论:橡皮球、注射器活塞、乳胶管模拟的是人体的什么器官?
(6)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脉搏和心跳有什么关系?
3、指导学生阅读小资料
在指导阅读过程中,让学生明白以下5个问题:
(1)产生心跳的原因是什么?
(2)血液循环的大致过程是怎样的?
(3)脉搏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4)人体比较容易模拟到脉搏的地方在哪些部位?
5)心脏跳动与脉搏跳动是怎样的关系?
三、本课小结
1、心脏跳动与脉搏跳动是怎样的关系?
2、心脏和血管有什么作用?
四、课外实践活动
1、介绍心跳与体育锻炼的关系
2、要求学生继续坚持上课制定的锻炼计划,并要求测测自己在运动前后的心跳变化。
科学教案 篇2活动目标
1、能通过视觉、触觉等各种感官感受春天的到来。初步了解一些春天的主要特征。
2、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乐于参与户外活动,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丰富。
活动准备
1、春天图片
2、户外活动场地。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活动,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春天就要到了,外面的很多东西都发生了变化。今天我就和小朋友们一起去看看外面感受一下春天的到来。
二、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感受户外的环境。
引导幼儿观察树木、草地、植物的样子。
1、教师:我们一起看看这棵小树,看看他的树枝上都长出了什么?
2、教师:花是什么颜色的?叶子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呢?
3、教师:还有地上的小草,我们看看再用手摸摸这些小草,是什么样的感觉呢?
幼儿自由回答。
三、组织幼儿感受春天的风,引导幼儿说说春天的风吹在身上、耳朵上、脸上、手上的感觉。
教师:我们把小手拿出来感受一下风吹过来时的感觉,说说你觉得风吹在身上有什么感觉。
四、组织幼儿找太阳,说说太阳晒在身上的感觉。
教师:我们一起去找找春天里的太阳,站在太阳下晒太阳。摸摸好朋友的衣服、头发、说说太阳晒在身上有什么感觉呢?
五、师生共同总结。
1、教师:今天我们在户外感受春天的到来,谁能说说你觉得春天是什么样子的?
2、师幼共同小结:春天来了,树叶长出来了,花开了,风吹在身上暖暖的……
正逢春天万物复苏的时节,无论是从气候的变化,动、植物的生长,还是人们自身,都真切地感受到春天的特征。春天是缤纷多彩;它迈着轻盈的步伐走进了我们的世界,来到了每一个角落,由于春天的植物变化很明显,因而我把握这一有利时机,引导幼儿学习连续观察的方法,这样我们就利用户外活动和散步时间让幼儿连续进行比较观察,培养了幼儿细致的品质。
科学教案 篇3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了解眼球的基本构造,认识了解照相机和眼球得成像原理;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知道保护眼睛的意义以及怎样保护眼睛的方法,培养科学卫生的用眼习惯;
3.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制作简易照相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了解动物眼睛的构造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认识照相机和眼睛都是利用凸透镜的科学原理学习活动。
三、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意识到眼睛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最珍贵的、最神奇的“照相机”,从而更加珍爱和保护眼睛。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照相机的学习材料、课前搜集关于人、不同动物眼睛的图片、资料、眼球成像模型。
学生准备:制作建议照相机的材料、凸透镜、纸盒、半透明纸、剪刀、胶水等。课前搜集关于有关人眼原理的图片、人、不同动物眼睛的资料、照片和其相应的底片。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照相机的镜头是什么透镜?你猜想它有什么作用呢?
二)【实验(观察)探究】
1.做一做:试着用凸透镜、纸盒、半透明纸、剪刀、胶水等做个相机。(参照课本P16 )
首先学生讲解制作简易照相机的方法,然后学生进行制作。(可以,图片)
2.玩一玩:我们一起玩一玩做好的简易照相机,看看我们有什么发现。
(各位同学,玩的时候注意观察半透明纸,将观察到的现象写在下面)
3.试着用上节课所学进行解释你所发现的现象。(在小组内,试着进行解释照相机的原理)
三)【实验展示质疑】(一个组一名发言人进行展示,同伴进行补充。其他组可以提问质疑)
向全班展示活动结果,并说明实验中的发现。
四)【自主学习】(首先自主完成,然后在小组长的主持下将各个题目分别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1.我们的眼睛有哪几部分组成。(参照课本)
2.我们的眼睛看到是怎样看到物体的 ……此处隐藏3250个字……>③师生小结:血液在循环过程中,经过小肠时携带上养料,经过肺时携带上氧气,把它们运送到全身各处去,又把全身各处收集的二氧化碳和各种废物运送到肺和排泄器官排出体外。如果血液循环停止了,人体各器官就得不到氧气和养料,它们产生的废物也就不会被运走,人的生命就结束了。
在做剧烈运动时,身体需要的养料和氧气增多,为了保证更多的'养料和氧气的供给,所以就要加快血液循环,因而心脏的跳动也就加快了。
④师生小结:通过以上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为什么在剧烈运动后,测自己每分心跳的次数比静坐时测自己每分心跳的次数多。
4、指导学生认识心跳和脉搏之间的关系。
(1)认识脉搏的位置。
①提问:引导学生观察课本第71页图。这个学生在做什么?你在哪里见过类似的情景?
②学生观察汇报。
③师生小结:这个学生在手腕上寻找跳动最明显的地方,就是在找“脉搏”,在中医院的门诊室里时常看见中医在给病人“搭脉”。
(2)什么叫脉搏?
①谈话:你也可以模仿照片上的同学找到自己手腕上的脉搏,并学会数自己和别人的脉搏。教师示范“搭脉”。提问:是什么在动?为什么动?什么叫脉搏?
②学生实践,汇报结果。
③师生小结:脉搏是血液通过血管时使血管产生的搏动。
(3)认识心跳和脉搏之间的关系。
①谈话:同一个人的心跳和脉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请同桌的同学相互测试。即同时测试一个同学的心跳和脉搏,具体方法是:用右手按着同学手腕上的脉搏,并把耳朵贴在那个同学的胸前听一听。也可以一个同学测量脉博,另一个同学测量心跳,同时计时。最后汇总测量到的数字。
②学生实践,汇报结果。(由教师统一计时)
③师生小结:在一定的时间里,心跳次数和脉搏次数是一致的。
5、指导学生认识脉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怎样保护自己的心脏。
①提问:有人说脉搏是人体健康的晴雨表,为什么呢?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心脏?
②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③师生小结:通过听和摸脉搏了解心脏跳动的情况,可以进一步了解人体健康情况,这是医生诊断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正常情况下,少年儿童每分脉搏跳动60~100次,如果低于60次或高于100次,就可能有病了,例如在发烧时脉搏常会加快。我们学会了摸脉搏的方法,平时就可以用这种方法监视自己身体健康情况。人在运动时,心跳和脉搏跳动都会加快,那是正常的。
要保护好心脏。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心脏的收缩能力,但是体育锻炼要适量,否则会增加心脏的负担。烟、酒对心脏、血管伤害很大。同学们的心脏还在发育中,特别怕烟酒的伤害,千万不能吸烟饮酒。
科学教案 篇6【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过程与方法:
1、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2、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
3、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运用到日常的生产和生活。
【教学重点】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 冷水,热水,温度计、红墨水、滴管。
为全班准备:多种瓶装和盒装的液体。
【教学过程】
活动一: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
观察:冷水变成热水后水面的变化
教师演示:把气球皮包口的装满水的大试管放进热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 (学生看现象进行描述)
再出示同样的两套实验装置,把它们放进温度不同的两个大烧杯中应该可以看到什么现象呢?
(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测进行描述)
请两位同学上来看一下,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根据现象描述)
师:换过来看一下,你们能不能从看到的现象判断出哪个烧杯的水热呢?
(预设:通过实验学生不能清楚进行表述,从而引出如何清楚地观察到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
研究:清楚地观察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
1、师:通过气球皮的鼓起程度,我们无法判断这两杯水的冷热了,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以下的材料(一一出示):杯子、试管、瓶塞、细管、红墨水、滴管。你们能用这些材料来设计一个实验,看看水受热会发生变化吗?等会请小组讨论一下,并思考这两
个问题:老师给大家提供的红墨水有什么作用?用一根细管子有什么好处?
2、小组讨论、完善实验方案。
师:那在做实验时,我们该注意些什么呢?
(①小组要分工合作。②仔细观察水柱有什么变化?③做好记录。④注意安全,小心热水。)
3、学生实验(老师巡视、指导)
4、学生汇报交流。
小结:我们知道了水受热后体积会膨胀。
师:我们通过实验发现了水受热,体积发生了变化,会膨胀。那么水遇冷后又会怎样呢?你们想怎样做?实验时我们观察什么?(学生简单说明)
5、学生实验。
6、小组汇报实验情况
小结:我们把水受热体积膨胀,遇冷体积收缩的这种性质叫做水的热胀冷缩(板书:热胀冷缩)。
活动二:观察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1、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其他液体有没有这种性质呢?除了水,你还知道有哪些液体?
2、老师这里给大家提供了红茶、果汁、牛奶(出示)小组可以选择你们最感兴趣的一种来实验。用同样的方法来实验,观察和水的实验现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学生选择液体来实验。
4、小组汇报实验情况你们组是用什么液体来实验?实验看到什么现象?说
明这种液体有什么性质?
(有了水热胀冷缩实验的基础,这里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让学生自主提出实验观察点,理清实验的思路。)
5、归纳总结: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液体受热和受冷后有什么共同的性质? 小结:像醋、饮料、酱油等等,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板书:液体的热胀冷缩)
拓展:出示一瓶水、饮料。去超市买饮料,本想挑选一瓶装满的饮料。但是却发现货架上的瓶装饮料都没有装满,这是什么原因呢?
(让学生学以致用,解决问题“瓶装的液体为什么不装满?”,加深学生对液体热胀冷缩的认识。)
板书设计:
液体的热胀冷缩
水
醋受热 体积膨胀热胀
果汁酱油受冷 体积缩小冷缩
牛奶......
液体 热胀冷缩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