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

周庄水韵教案

时间:2023-11-10 15:42:58
周庄水韵教案

周庄水韵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周庄水韵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周庄水韵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观赏课本中的插图,整体感知周庄水乡动人的情韵。

2、让学生说说作者三次游周庄留下的印象。

3、重点研读、品味作者第三次游周庄的段落,欣赏文中准确、生动、优美的语言

教具准备

1、选一幅周庄水乡的图画,张贴于黑板。

2、画一幅周庄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周庄位于苏州城东南,昆山的西南处,古称贞丰里。春秋战国时称摇城。至康熙年正式定名为周庄镇。

周庄为泽国,因河成街,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虽说历经900多年的沧桑,仍完整一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宛如一颗镶嵌在淀山湖畔的明珠。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带大家一起走进周庄,去体会那里的动人水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找出课文中的疑难字词。并借助工具书、资料自行解答。

2、教师检预习效果。

斑斓

顔色错杂灿烂

迷离

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眩目

耀眼

晶莹

光亮透明

参差

指不整齐,不一致

谛听

仔细听

娴熟

熟练

摇曳

摇动

如诉如泣

形容声音柔细

瞬息万变

形容极短的时间

内变化多

稍纵即逝

稍微一放松就会消失

3、自读课文,并思考:

(1)“我”曾经几次到周庄,每次留给我的印象是什么?

(2)与《巴东三峡》相比,这篇游记有什么不同?

三、精读课文

1、讲解前三个自然段

提问:开头三段,叙述周庄水乡留给人们的总体印象。那么,“我”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讲解“我”前两次到周庄的情景和感受

第一次

仲春

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

第二次

冬天

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

写第二次到周庄,不仅写了“令人目眩”的色彩,而且写了积雪融化时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将水声描写得柔情绵绵,使周庄景物不仅有“色”,而且有“声”,更为动人。

3、齐读第四自然段。

4、有感情的读“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一段。并细细品味。

第2课时

一、复习巩固

二、讲解作者第三次游周庄旱情景和感受。

1、默读第5处自然段,并结合“思考与练习”第一题思考:

作者第三次游周庄时,重点描写了在古镇尽头看到的节日夜景,他是按怎样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按时间先后顺序

空间顺序:由“岸上”写到“水上”

坐船夜游,描绘水中朦胧景色。小船经过拱桥,而至古镇尽头。

由“天上”写到“地上”

写古镇节日夜空的礼花及河中的倒影,古镇的欢呼。

2、历史与现实相联

提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将古镇悠远的历史与现实有机的联系起来?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

3、提问:文中除了写石桥、流水外,还花了不少笔墨描写了彩灯、花船及礼花,写一个古镇为什么要这样写?

表现了古镇水乡在改革开放后充满了生机,反映了周庄人们的幸福生活,具有对外开放意识。

4、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并分析所表达的效果。

三、朗读附文《江南》,想想诗中描写的江南与课文描写的江南有什么不同?

四、背诵“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用人类的乐器永也无法模仿”一段文字。

五、布置作业。

周庄水韵教案2

教学目标

1、 学生自读课文,结合观赏课本中的插图,整体感知周庄水乡动人的情韵。

2、 让学生说说作者三次游周庄留下的印象。

3、 重点研读、品味作者第三次游周庄的段落,欣赏文中准确、生动、

优美的语言

教具准备

1、 选一幅周庄水乡的图画,张贴于黑板。

2、 画一幅周庄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周庄位于苏州城东南,昆山的西南处,古称贞丰里。春秋战国时称摇城。至康熙年正式定名为周庄镇。

周庄为泽国,因河成街,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虽说历经900多年的沧桑,仍完整一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宛如一颗镶嵌在淀山湖畔的明珠。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带大家一起走进周庄,去体会那里的动人水韵。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听录音,找出课文中的疑难字词。并借助工具书、资料自行解答。

2、 教师检预习效果。

斑斓 顔色错杂灿烂

迷离 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眩目 耀眼

晶莹 光亮透明

参差 指不整齐,不一致

谛听 仔细听

娴熟 熟练

摇曳 摇动

如诉如泣 形容声音柔细

瞬息万变 形容极短的时间 内变化多

稍纵即逝 稍微一放松就会消失

3、 自读课文,并思考:

(1)“我”曾经几次到周庄,每次留给我的印象是什么?

(2)与《巴东三峡》相比,这篇游记有什么不同?

三、精读课文

1、 讲解前三个自然段

提问:开头三段,叙述周庄水乡留给人们的总体印象。那么,“我”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 讲解“我”前两次到周庄的情景和感受

第一次 仲春 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

第二次 冬天 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

写第二次到周庄,不仅写了“令人目眩”的色彩,而且写了积雪融化时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将水声描写得柔情绵绵,使周庄景物不仅有“色”,而且有“声”,更为动人。

3、 齐读第四自然段。

4、 ……此处隐藏16872个字……石鞘、楼屋、树影,还有天上的云彩和飞鸟,都被这不慌不忙的木橹搅碎,碎成斑斓的光点,迷离闪烁,犹如在风中漾动的一匹长长的彩绸,没有人能描绘它朦胧眩目的花纹……”

“……天下着小雨,古镇被飘动的雨雾笼罩着,石桥和屋脊都音乐出没在雨雾中,打着伞坐船游览,看到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

“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

“在阳光下,积雪正在融化,到处可以听见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小街的屋檐下在滴水,石拱桥的的栏杆和桥洞在淌水,小河的石河沿上,往下流淌的雪水仿佛正从石缝中渗出来。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悠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

“古老的楼房和曲折的小街缀满了闪烁的彩灯,灯光倒映在河中,使小河变成一条多姿多彩的光带。”

“最奇妙的,当然是我身畔的河水,天上的辉煌和璀璨,全都落到了水里,平静幽深的河水,顿时变成了一条摇曳生辉、光华四射的彩带。随焰火忽明忽暗的河畔楼屋倒映在水里,像从河底泛起的一张张仰望天空的脸,……”

“我很难忘这个奇妙的夜晚,这是一个梦幻般的夜晚,周庄在宁静的夜色中变得像神奇的童话,古镇悠远的历史和缤纷的现实,都荡漾在被竹篙和木橹搅动的水波之中。”

2、小结:文中运用了不少生动而贴切的比喻,使所状之物活灵活现,如在眼前。

文中语言清新优美,如周庄之水,柔情万般,韵味十足,与所描写的水乡景物十分融洽。

拓展练习:

课后完成“思考练习四”:朗读附文《江南》,想想诗中描写的江南与课文描写的江南有什么不同。

周庄水韵教案12

教学目标

1 能通过欣赏、朗读初步体会周庄的水韵美。

2能划出优美的句子感受散文的语言美。

3 通过探究训练,学会用生动贴切地句子描述自己的所见。

教学重点及难点

1 通过朗读、寻找优美语句感受语言美。

2学会描述自己的所见。

教学设想

1本篇课文属于写景抒情散文,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周庄、感受周庄的水韵美。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感情,并品味散文的语言风格。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有同学到过周庄吗?

学生回答

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的古镇周庄,有着近千年的悠久历史。它四面环水,犹如浮在水上的睡莲,清丽可人。今天,我们一起跟随作家赵丽宏走进周庄,一起去体味周庄的水情与水韵。(幻灯片出示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

展示播放周庄视频资料(以“高山流水”作为背景音乐)后,

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你眼中的周庄。

(三)细读课文部分选段

通过昨天的预习大家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文章主要通过写作者在不同季节里三次游览古镇周庄时的所见所感,以“水”突出周庄特色,以”韵“点化周庄灵气。在作者笔下,第一次所见之景犹如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第二次所见之景犹如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那么,第三次呢?

请同学们听课文片段朗读后,并试着同样用一个比喻句来形容第三次所见之景。

(四)精读课文第五节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第三次所见之景,划出你认为能突出周庄美景的句子,读读并说说理由(幻灯片出示)

提示:可以从修辞手法、贴切传神的词语等角度入手。

组织学生阅读、思考、交流,评价。

(四)拓宽探究

创设问题情境

看了这一组图片后,说说你的发现。

(五)作业

1写作训练

如果我去周庄,我会这样来描写它

2辩论题

如果你是当局者,你认为一座城市是发展经济重要还是保持古镇旧貌重要?

1 师:作者三次游历的过程,都对周庄有一个整体比喻,请大家细读课文,把这三个句子找出来,并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比喻?

2 抽学生回答。

3 让学生指出三次游周庄的时间和天气,据此领略比喻的贴切之处。

周庄水韵教案13

[教学目标]

1、体会江山的美丽多娇,爱我中华,爱我世界。

2、体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

3、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

4、背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

5、学生学会贴切地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教学重点及难点]

1、体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

2、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

3、背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

4、学会贴切地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教学设想]

1、本文是写景抒情式游记类散文,旨在认学生了解游记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游记的写作方法,学习课文中写景时运用的多种修辞方法及生动形象的语言,并能在写作中运用。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渗透在游记中的感情,并品味散文的语言风格。

3、本文与《巴东三峡》都是写祖国山水的美丽,意在让学生了解祖国山川壮丽可爱,更加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如果能让学生从自身的变化,从自己家乡的变化中去感受,相信能更好的理解改革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出示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在这节课里,我们要整体把握课文的结构内容,背诵作者“第二次游历周庄”的语段。]

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播放周庄的旅游宣传片。

2、播放威尼斯、丽江体现“水乡,水城”特色的有代表性的对比画面。

3、教师同步讲解:

图一:这是意大利著名水城“威尼斯”。

图二:这是云南古镇丽江

我们现在把它们和周庄相比较的话,你觉得他们三者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三、整体把握课文的结构内容。

1、朗读课文。

2、配乐朗读。

*展示播放周庄的动画画面。

*以“高山流水”为背景音乐。

3、检查生字新词。

4、提问:大家喜欢这篇课文吗?你觉得课文中什么地方、哪些语句或语段写得最精彩?说说你的理由?

四、合作探究题:那么,作者间我们描述了周庄的哪儿幅图画呢?

共两个部分四幅“水韵图画”。即:

整体水韵图画(1-3)——小桥流水人家

三次游历周庄时的不同水韵图画(4-6)

第一次——烟雨迷蒙的水墨画

第二次——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

第三次——水天一色的七彩梦幻图

五、综合性实践活动

做一份梅州旅游资源的调查报告。

《周庄水韵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