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

中班教案

时间:2023-11-10 15:42:47
【精品】中班教案集合5篇

【精品】中班教案集合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内容:

中班数学活动《比一比:轻重》

活动目标:

1.通过看一看、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让幼儿学习比较轻重的方法并初步学会记录。

2.使幼儿体会到物体的轻重和物体的体积大小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提高小组合作的能力,培养探索精神。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天枰、记录纸、笔、大皮球和小皮球、泡沫积木、磁铁、梨、苹果等

*幼儿每组一份材料:天枰、幼儿记录表、笔、实物若干份(塑料蛋壳与铁质小汽车、磁铁与橡胶玩具、橘子与香蕉、积木与乒乓球)

活动过程:

一、了解天平秤的名称及使用方法。

出示天平秤:让幼儿观察,并知道天平秤的塬理。

二、探究新知识

1.看一看,猜一猜,比一比:(两个物体的轻重)

师:出示一个大皮球和一个小皮球,你知道谁轻谁重呢?

用句子"……重,……轻"和"……比……重轻"来说明物品的轻重。

你们又是怎么标记的轻重的呢?(箭头)

2.掂一掂,比一比:(两个物体的轻重)

(1)教师出示1块泡沫积木和1块磁铁,让幼儿分组用各种方法比出它们的轻重。(你们都认为不能用眼睛看出来)那么,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比较它们的轻重呢?

(2)师:现在请一个幼儿用掂一掂的方法比较泡沫积木和磁铁的轻重。老师这还有好多东西,你们用什么方法分出它的轻重?(端一端、提一提、掂一掂)

(3)有幼儿说,他反复掂了一个苹果和一个梨,它们的轻重不是很明确,你们想一想,该怎么办呢?(对了,我们可以借助秤这种工具称一称,现在,我们用天平这种秤称一称。

4.称一称,比一比。

(教师示范称一称苹果和梨)师:谁轻谁重呢?你怎么看出来的?(很多同学都看出来了,放苹果的这边矮,说明苹果重垂下去了,放梨的这边高,说明梨轻翘起来了。(这边是垂、这边是翘)叁、幼儿分组操作活动----比较两种物体轻重。

(1)"要想准确比较物体的轻重还可以用称一称的方法,请幼儿每两人一组从篮子里拿两样东西比轻重,轮流操作。

(2)请幼儿与同伴交流操作结果。

四、活动小结:

师:小朋友们回顾一下,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比较物体的轻重一般用哪些方法?在哪种情况下用哪种方法?

(比较物体的轻重有很多的办法,一眼就能看出轻重的物体,我们可以用看一看的方法;当看不出来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掂一掂的方法;当掂不出又看不出的时候,我们可以用称一称的方法.)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看看、说说、演演的过程中,感受儿歌的诙谐幽默。

2、鼓励幼儿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活动准备】课件、花棒。

【活动过程】

一、观察画面,理解儿歌内容。

(一)观察画面(一)

1、瞧,这是谁?(老鼠)有几只老鼠?(3只老鼠)

2、这3只老鼠分别在干什么?(一只老鼠吹喇叭。两只老鼠抬花轿,)

3、从它们的表情看出,心情这么样?(高兴、得意)

a、谁来学学得意地吹喇叭的动作?我们跟他一起来做一做;

b、花轿怎么抬?谁来做一下?

c、“我们一起学一学!”吹喇叭,抬花轿

4、小老鼠又是吹喇叭又是抬花轿呢?热闹吗?(热闹)它们要干嘛?(结婚。娶新娘子)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老鼠胸前有一朵大红花,还有大花轿。)

5、是吗?我们一起来听听(吹喇叭,抬花轿,老鼠娶媳妇好热闹。)

a、你听到了什么?(吹喇叭,抬花轿,老鼠娶媳妇好热闹。)

b、媳妇是什么意思?(就是老婆。新娘子)

c、你爸爸有媳妇吗?是谁?(妈妈)爷爷的媳妇呢(奶奶)

(二)观察画面图(二)

1、老鼠的媳妇会是谁呢?花轿藏着谁呢?谁来猜一猜?(老鼠。。。)

2、到底是谁呢?我们接着往下看“咦,这些老鼠怎么了?”(害怕)

3、谁来学学害怕的样子?

4、为什么这么害怕?它们看见了谁?(猫)

5、是吗,真的,是谁(猫)听“挑开帘子瞧一瞧。哎呀呀,不得了,新娘是个大脸猫。"

a、挑开帘子瞧一瞧。哎呀呀,不得了,新娘是个大脸猫。"师用惊呀、慌张的语气引导。

b、怪不得老鼠见到猫是怎样的.(很害怕的),那应用什么语气念这句话?”(慌张、惊呀、害怕)

c、我们一起把这句话念一念:挑开帘子瞧一瞧,哎呀呀,不得了,新娘是个大脸猫。

d、谁愿意一个人来说一说。

(三)出示图(三)

1、接着会发生什么事情?(引导幼儿想象:被猫吃掉。跑)

2、接着往下看“吓得老鼠拼命跑”。

3、如果你是老鼠,后面有一只猫在追你,你会怎能样跑?(拼命)

谁来表演一下拼命地跑?(请一幼儿)

谁能在原地轻轻地跑,但又表演除了拼命的感觉,那就更厉害了?(请一幼儿)我们一起来学学。

(四)出示图(四)

1、最后老鼠怎么样了?

2、师念(并配以动作):“碰断了腿,跌断了腰。”

3、猫儿看到老鼠心里怎样?(高兴)看“碰断了腿,跌断了腰,乐得猫儿哈哈笑。”

4、最后,老鼠媳妇娶到了吗?(没有)

二、根据图谱,完整念儿歌《老鼠娶媳妇》

1、老师根据几幅画和小朋友刚才讲的,做成了图谱,编了一首好听的儿歌,你们想不想听?(想)

2、出示图谱师完整朗诵:

吹喇叭,抬花轿,老鼠娶媳妇真热闹;

挑开帘子瞧一瞧,哎呀呀,不得了,新娘是个大脸猫;

吓得老鼠拼命跑,碰断了腿,跌断了腰,

乐得猫儿哈哈笑。

3、有趣吗(有趣)这首有趣的儿歌的名字是什么呢?(老鼠娶媳妇)

4、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念?让我们一起来念。

5、小朋友念得真好,这儿要念出害怕的感觉,我们再念一遍。

三、做抬花轿游戏

老师为你们准备(出示两根装饰好的棒)可以做什么(花轿)谁来抬花轿,娶新娘。

新娘在哪里(音乐)“爬山啦,钻山洞啦。”“媳妇娶到了吗?”(娶到了)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中,首先让孩子了解什么叫龋齿,龋齿的危害,然后通过一些方法:正确刷牙、经常漱口等方法来保护自己的牙齿。最后在延伸中让孩子记录自己的刷牙情况,鼓励孩子坚持的意志品质的养成。

活动目标:

1、了解龋齿的危害,知道刷牙可以保护牙齿,感知正确的刷牙方法。

2、喜欢刷牙,养成每天早晚刷牙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课件“牙齿的秘密”、牙齿模型

活动过程:

一、我的牙齿——认识龋齿的危害和预防

1、(出示画面)“它是谁?在牙齿上干什么?”

2、(观看课件)“东东的牙齿怎么了?”(变黑、有小洞)

3、还看见了什么?(小结:原来东东的牙齿蛀掉了,我们把这颗牙齿叫做龋齿)。

4、检查同伴的牙齿,看看有没有蛀牙(在交流中教师进行简单的统计)

5、蛀牙好不好?会带来什么坏处?(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

6、小结:一旦有了龋齿,吃东西的时候就会遇到多麻烦,很难受。

二、我会刷牙——了解刷牙的作用和方法

1、你是怎么保护牙齿,不蛀牙的呢?(请牙齿好的幼儿来介绍经验)

2、刷牙的确是保护牙齿的好办法,那你们是怎样刷牙的?(幼儿个别经验再现)

3、正确的刷牙应该是怎样的呢?(出示牙具模型,介绍牙齿的构造和名称:上牙、下牙、咬合面)

4、利用牙具模型示范讲解刷牙的过程:上牙往下刷、下牙往上刷、咬合面来回刷、牙齿的里面也要刷。(教师每介绍一个动作都请幼儿模仿做做看。)

5、我们一起来做做看。(请幼儿跟着老师一起做刷牙操)

6、看看刷牙了之后会怎样?(观看课件第四部分)

三、天天刷牙——活动延伸,愿意每天刷牙并记录

1、(出示刷牙记录表),记录表上的文字、图符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2、鼓励幼儿每天早晚刷牙后进行记录。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观察梨子、苹果等水果的颜色,以水果的颜色为题材创编儿歌。

2、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3、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4、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1、梨子、苹果、葡萄、西瓜等水果的图片(正面没涂色,反面涂有颜色)。

2、水果挂饰(梨子、苹果、葡萄、西瓜)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今天呀,我们班来了几位小客人。是谁呢?现在,就请它们出来和大家见见面。”

1、教师逐一出示苹果、梨子、葡萄、西瓜等水果图片(没涂颜色的一面),并引导幼儿说出是什么水果。

2、“仔细看看,它们有颜色吗?”(没有)

3、请幼儿说说苹果是什么颜色的,说对了,老师则将图片翻过来,即红红的苹果。

4、用同样的方法,请幼儿说说其它水果的颜色,如说对了,老师则将该水果的图片翻过来,即黄梨子、紫葡萄、绿西瓜。

二、编儿歌《水果歌》

老师告诉幼儿要根据水果的颜色来编儿歌。

1、给苹果编。

老师先编一句:什么水果红红的?启发幼儿编第二句:苹果苹果红红的。告诉幼儿把老师编的一句和小朋友编的一句连起来,儿歌就编好了。

2、给梨子编。

由老师编第一句:什么水果黄黄的?启发幼儿说出“梨子梨子黄黄的。”

3、给葡萄编。

“现在我们给葡萄编。谁来编第一句?”请一能力强的幼儿编第一句:什么水果紫紫的?再由大家编出第二句:葡萄葡萄紫紫的。

4、请幼儿把刚才编的儿歌连起来念一遍。

什么水果红红的?苹果苹果红红的。什么水果黄黄的?梨子梨子黄黄的。什么水果紫紫的?葡萄葡萄紫紫的。

5、“小朋友们编的儿歌真好听。现在我们再给西瓜编。谁会把两句一下子编出来?”

请幼儿模仿前面的句式编出:什么水果绿绿的?西瓜西瓜绿绿的。

6、请幼儿试着把编的儿歌连起来念一遍。

7、集体再念一遍,可边念边动作。

三、游戏:水果歌。

请幼儿戴上水果挂饰,练习儿歌。如老师(或个别幼儿)问:“什么水果红红的?”戴苹果挂饰的幼儿则站起来说:“苹果苹果红红的。”戴其它挂饰的幼儿则不可以站起来。

四、鼓励幼儿回家后把其它水果编进儿歌,并念给爸爸妈妈听。

附儿歌

水果歌

什么水果红红的?

苹果苹果红红的。

什么水果黄黄的?

梨子梨子黄黄的。

什么水果紫紫的?

葡萄葡萄紫紫的。

什么水果绿绿的?

西瓜西瓜绿绿的。

活动反思

水果是幼儿常吃的东西,我们应该将幼儿无意识的观察与教师有意识的引导结合起来,走出教室进一步巩固水果的名称,通过苹果树,杏树,葡萄和西瓜图,关注幼儿生活,才能引起幼儿的极大学习兴趣。我是这样做的: 我让幼儿集中在图片前,观察这里有什么水果,并请小朋友用这是……。的居室结构说出水果的名称及颜色,以儿歌的形式将水果变成一首好听的儿歌。教师逐一出是水果提问;这是什么,是什么颜色。引导孩子们说出自苹果苹果红红的,教师提问,什么水果红红的?幼儿;苹果苹果红红的。可以用语言和图片进行引导。通过说儿歌,让幼儿观察水果、知道水果的颜色。,孩子们特别的认真,也特别的兴奋,对水果歌充满了好奇感,整个活动的过程幼儿的注意力非常集中。 本次活动以水果贯穿,即让幼儿在活动中认真听敢于表达,在游戏中体验儿歌韵律美,在游戏中体验快乐。

中班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正月十五闹元宵,团团圆圆吃汤圆, 为了庆祝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更为了让幼儿亲身感受民俗节日的气氛,增加幼儿的生活经验,学习做元宵的基本技能,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及兴趣。

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习俗。(难点)

2.能运用揉,搓,团圆,包馅等技能做元宵。(重点)

3.品尝元宵的不同味道,体验劳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有关元宵节的录像。

2.黑芝麻,豆沙,五仁,不同口味的熟元宵。

3.花灯。

4.黑芝麻,豆沙,五仁馅若干分别盛在小碗内。和好的糯米粉并分成小团,干糯米粉

5.碗,勺子,抹布,塑料台布,盛元宵的容器。

6.欢快的庆新年乐曲。

活动过程:

  一、观看“元宵节”录像,并引出主题。

1.师:小朋友们从录像中看到了什么?幼:(吃元宵,看花灯,猜灯谜,放烟花)引出元宵节的习俗。

二、学做元宵。

1.师:小朋友们吃过元宵吗?幼:吃过。师:吃过什么馅的呢?幼:有五仁,豆沙,黑芝麻,花生等,小朋友们真厉害吃过这么多口味的。那大家一起来看看老师这有什么口味的元宵,请小朋友来尝一尝(幼儿挨个品尝不同口味的元宵,并说出它的口味)。

2.师:院校是什么形状的啊?幼:圆形的。师:你们想不想自己来动手做元宵呢?幼:想

3.认知做元宵的原料--和好的糯米粉团,干糯米粉,黑芝麻,豆沙,五仁馅。

4.观察教师做元宵:现将小团的糯米粉揉一揉,搓一搓,团圆,再挖坑,然后把馅放在中央并包起来,最后再把它团圆。

5.让幼儿自己动手做元宵,根据教师讲解的做元宵时的重要细节:揉,搓,团圆,挖坑,包馅。并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馅料,最后将做好的元宵整齐的排列在容器中。

小结:让幼儿了解元宵的形状,颜色及不同口味的元宵,同时能运用揉,搓,团圆,挖坑,包馅等技能制作元宵。

三、品尝元宵,体验劳动的快乐。

1.教师出示花灯,让幼儿跟随音乐玩舞花灯,猜灯谜游戏。

2.煮元宵的同时教师把碗,勺子摆放好,幼儿洗手。

3.幼儿品尝元宵,互相说说此时心里的感受,体验劳动的快乐。

活动经验:

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由来和习俗,学说绕口令。。

活动指导:

1、请幼儿阅读幼儿用书,并小声交流自己的认识。

2、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共同阅读、交流。

3、引导幼儿学说绕口令儿歌。

《做元宵》

一手下,一手上,

面团中间放。

手掌合起转一转,

我的元宵真好看。

《【精品】中班教案集合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