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班传声筒教案(精选1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传声筒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小班传声筒教案 篇1一、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游戏操作活动,感知空心的传声筒传出的声音清楚,实心的传声筒传出的声音不清楚。
2、在游戏中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好奇心,培养他们喜欢玩科学小游戏的兴趣。
3、引导幼儿体验与同伴协作游戏的快乐,培养幼儿大胆交往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玩“悄悄话”游戏的经验。
2、空心传声筒、实心传声筒人手一个。
3、记录单一张。
三、活动过程:
(一)幼儿玩纸筒。
1、引导幼儿观察纸筒的外形特征。
(出示纸筒)师:这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
2、鼓励幼儿自由玩纸筒。
3、幼儿交流游戏玩法
师:刚才你们是怎样玩的?(幼儿大胆表述)
(二)引导幼儿用纸筒玩“悄悄话”的游戏,体验空心的传声筒传出的声音清楚。
启发幼儿玩“悄悄话”游戏并交代要求:我们用纸筒的一头对准好朋友的耳朵,用嘴巴对准纸筒轻轻地说一句话。
(1)师生互动玩“悄悄话”游戏。
(2)幼儿自由结伴玩“悄悄话”游戏。
师:刚才你听到了什么?我们一起告诉大家。
小结:今天我们发现这个纸筒可以传声音,我们就给这个纸筒取个名字叫“传声筒”。
(三)幼儿与客人老师玩“悄悄话”的游戏,体验实心的传声筒传出的声音不清楚。
1、幼儿与客人老师游戏。
老师出示实心的传声筒:这个传声筒也想玩游戏,这次跟谁玩呢?后面有许多的客人老师也想玩悄悄话的游戏,我们每人拿一个黄色的传声筒,用刚才的方法去和客人老师玩一玩。
2、鼓励幼儿寻找原因并总结。
师:客人老师听清楚悄悄话了吗?小朋友听清楚了吗?为什么这次听不清楚呢?
小结:小朋友真能干,我们发现空心的传声筒传出的声音清楚,而实心的传声筒传出的声音不清楚,因为纸团堵住了传出来的声音。
3、尝试记录
师:我们把发现记录下来。空心的传声筒声音清楚,我们怎样记录?实心的传声筒声音不清楚,我们怎样记录?
(四)与客人老师再次游戏,结束活动。
师:客人老师想很清楚的听到悄悄话,小朋友该选怎样的传声筒去跟她们做游戏?
小班传声筒教案 篇2一、活动目标:
1、探索纸棒的多种玩法,感知传声筒的秘密。
2、初步学习与同伴协作活动,喜欢玩科学游戏。
二、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空心传声筒人手1个、实心传声筒人手1个。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纸棒,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师:老师用纸给小朋友做了一个玩具――纸棒,你们看一看,它是什么样子的?
(二)鼓励幼儿自由玩纸棒游戏。
1、师:请小朋友一人拿一根纸棒,动脑筋想一想,然后动手玩一玩,看看有哪些玩法,好吗?
2、集中交流并总结幼儿游戏的玩法。
师:你们玩得开心吗?谁来告诉大家刚才你是怎么玩的?(请个别幼儿示范玩法)
(三)引导幼儿把纸棒当“传声筒”,自由结伴玩游戏。
1、启发幼儿玩“传声筒”游戏。
师:小朋友想出了许多玩纸棒的游戏,不过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更好玩的游戏,你们想学学吗?
2、幼儿自由结伴玩游戏。
1)、教师示范讲解玩法:这游戏需要两个小朋友合作完成,其中一个小朋友拿一根纸棒,放在另一个小朋友的耳朵,对着纸棒说悄悄话,另一个小朋友要用小耳朵认真听听,听听你的好朋友说了什么,然后再交换。
2)、幼儿结伴游戏。
A、提要求:记住悄悄话要小声地、轻声细语地说;在活动时不能抢,声音要小,要互相谦让,相互合作好。小朋友能做到吗?
B、幼儿结伴游戏,教师指导。
3、集中交流并小结纸棒传声的秘密:你们都听到好朋友说了什么吗?听得清楚吗?原来通过纸棒能听到好朋友的说话声,可是听到的声音比较模糊、不清楚。
(四)寻找原因,引导幼儿再次探索。
1、集中讨论,鼓励幼儿寻找原因。
1)鼓励幼儿大胆猜测。
师:大家用纸棒玩了悄悄话的游戏,可是听到的声音比较模糊,那小朋友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听到的声音变清楚了?(鼓励幼儿大胆发言)
2)鼓励幼儿观察,并找出原因。
小结:小朋友们真能干,原来纸棒里有纸团,纸团堵住了,使我们听到的声音模糊、不清楚。
2、幼儿再次结伴游戏。
1)师:小朋友都发现了纸棒里有纸团,那是不是纸团的原因呢?就让我们来试一试吧,请小朋友把纸团拿出来,再用刚才的方法玩一次,听一听这次听到的声音跟刚才听到的有一样吗?
2)引导幼儿讨论交流。
师:这次听到的声音有比刚才的清楚吗?原来真的是纸团堵住了传出来的声音。
3)教师进行总结:有纸团的实心的纸棒传出来的声音是模糊、不清楚的,而空心的纸棒传出来的声音是清楚、清晰的。老师给这么好玩的纸棒取了个名字叫“传声筒”。
(五)拓展延伸。
师:纸棒不仅可以玩“传声筒”的游戏,它还有许多不一样的、好玩的玩法,老师会把它投放在区角中,游戏时我们再一起去探索、发现,好吗?
四、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选择一是根据本班科学领域活动的开展,由声音延伸来的;二是在幼儿看图书之余,喜欢将书本卷成圆形玩,这也让我想到了可以针对这一特点,鼓励幼儿想出更多的玩法;三是我们班幼儿男生偏多,加上幼儿对于周围的人事物有了很深的认识,上课时总是听到很多嘈杂声,课间时间、讨论时间也发现幼儿说话声很大声,而对于老师采取直接制止的方式,效果不仅不好,而且老师也很累。对此,我找到了让幼儿容易接受的游戏方法,那就是说悄悄话,很神秘地告诉一个好朋友,而不让第三个小朋友听到的形式。果然,幼儿比较感兴趣,在音量方面也有所好转。由此,设计了本次的活动。
在活动目标的制定上,针对幼儿的年龄特征及本班幼儿的实际能力来设定。在知识技能上主要是引导幼儿探索纸棒的探索玩法,感知传声筒的秘密――空心传声筒传出的声音清晰,而实心传声筒传出的声音模糊、不清楚。对于小班下学期幼儿情感方面,主要是引导幼儿学习与同伴协作活动,增进同伴间的关系及喜爱玩科学游戏。
在活动过程中,主要设计了三次的操作。第一次是鼓励幼儿自由探索纸棒玩 ……此处隐藏12973个字……音
(六)撕页、成品、袋子带回
活动反思:
幼儿园科学活动强调的是孩子借助于教师的指导和自身所从事的活动,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操作和感知,不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孩子在已知的基础上自主探索未知,在不断尝试中取得成功,最终获得知识。
小班传声筒教案 篇17【设计意图】
一天,孩子们都好奇的问我“老师为什么我在电话的这边讲话妈妈就会听得见呢”于是结合孩子们的好奇心设计此次活动。传递声音的方式有多很多种方法,我想让孩子们通过传声筒来了解,并且自己探索制作传声筒。孩子通过自己动手做,更容易了解它。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可以让孩子了解声音的由来,了解粗细长短不一的管子传出来的声音是不一样的,让孩子在玩中感知这节课的乐趣。
【活动目标】
1.了解传声筒是什么
2.通过动手做,知道传声筒越长传的声音越远
【活动准备】
粗细长短不一的传声筒,报纸若干,水彩笔,各色一粘贴纸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故事,思考如下问题:故事中老爷爷是用什么东西让别人听到声音的?传声筒是用什么做成的(幼儿在故事中了解了传声筒是什么)
(二)基本部分
1.出示粗细长短不一的传声筒,让小朋友自己发现哪一个发出的声音远,哪一个发出的声音近。
2.在老师的引导下请每个幼儿分别拿不一样的筒再来感受一下。
3.今天老师有一个任务想让孩子们的声音都要自己的妈妈们听得见。一起制作吧。
(1)老师边做边讲解制作过程,然后请小朋友做出长短粗细不一样的筒
(2)游戏“找朋友”
为了让孩子更深的了解传声筒,孩子们为自己的传声筒找朋友,找到与自己手中相同长短的线条就站在一起做好朋友。
(3)请小朋友分别用自己的传声筒说话,看看到底谁的传出的声音近,老师还让孩子们自己在旁边做上标记
(4)教师最后总结,一起来验证对与错。
(三)结束部分
为了让自己的传声筒更漂亮,给它填上漂亮的衣服吧。(幼儿可以画,可以粘贴,还可以借用材料来进一步改进自己的作品。)
【活动延伸】
户外游戏,看谁的传声筒传出的声音最远,让我们的妈妈们听得见自己的声音。
小班传声筒教案 篇18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感知空心的传声筒传出的声音清晰、响亮,实心的传话筒传出的声音模糊,不响亮。
2、通过活动,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好奇心,从而使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探索活动,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
3、学习与同伴协作活动,增强与同伴的合作意识,体验合作的乐趣。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体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游戏,培养幼儿的探究兴趣;
难点:通过操作,让幼儿感知空心的传声筒传出的声音清晰、响亮,实心的传话筒传出的声音模糊,不响亮。
活动准备
1、空心传声筒人手一个。
2、实心传声筒人手一个。
3、拟人化的“小问号”符号一个。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根据兴趣玩空心纸棒
(二) 引导幼儿把纸棒当“传声筒”,自由结伴玩游戏
(三) 发现问题,和小问号交朋友
(四)玩传声筒,观察比较空心的与实心的不同之处,解决问题。(五) 游戏“长长的传声筒”,体验与同伴一起合作玩的乐趣。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对探究过程与结果的表达和交流,孩子们由于有亲身的经历和体验,就乐于表达和交流。
本次活动的成功之处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活动环境体现自由性。幼儿在看一看、玩一玩、比一比中自由探索, 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活动内容凸现生活性。活动中的内容都是来自幼儿生活中的内容。
3、活动过程呈现轻松性。幼儿在整个活动中都比较轻松,打破了以往的教于学的模式。
4、活动策略的多样性。
5、教师的角色转变。在以往的活动中,我主要是以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来进入活动并开展活动的,感觉与孩子们还是有一定的距离。在今天的活动中,我尝试着以孩子们的玩伴这一角色进入活动,和孩子们一起玩,一起发现,让孩子们感到我是他们的大朋友,从而进一步激发孩子的探索兴趣,使孩子们能大胆地来提问。在实施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和我走的很近,每个幼儿都愿意说、乐于说,而且效果较好。
小班传声筒教案 篇19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竹筒传声的秘密。
2、利用当地丰富的竹资源,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兴趣,愿意探索。
二、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根据兴趣玩空心竹筒
1、引导幼儿观察竹筒。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做了一个玩具,你们拿起来看一看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发现竹筒是圆圆的,中间是空心的)。
2、幼儿玩竹筒
教师:你们每人拿一个竹筒当玩具,让黄老师看看,你们是怎么玩的?
(二)、引导幼儿把竹子当“传声筒”,自由结伴玩游戏
1、教师有兴趣地对幼儿说:刚才黄老师看见有一位小朋友把小嘴巴对准竹筒在说话呢,你们各人找一个好朋友,一个对着竹筒说话,另一个用小耳朵听,听听你的好朋友说了些什么?
2、幼儿两人一组地玩了起来。
3、提问:小朋友听到你的好朋友说的话了吗?
4、教师小结:这个圆圆的空心竹筒,能把我们说的话传出去,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传声筒。
(三)、发现问题,和小博士交朋友
1、提出疑问:
教师:刚才小朋友都听到从传声筒传出的话语很清楚、响亮,但也有小朋友说听不清楚声音,(出示几个听不清楚的传声筒)这是怎么回事呢?
2、出示动脑筋小博士卡片,引导幼儿观察这几个传声筒有什么不同?既然是一样的,那为什么传出来的声音不清楚呢?这个传声筒黄老师要送一个标记给它(出示小博士卡片)它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
3、幼儿再次玩传声筒(传声筒换成实心的)
幼儿发现听到的声音不清晰了,这是为什么呢?幼儿自然产生疑问,这时引导幼儿也给这些传声筒贴上小博士卡片。
(四)、观察比较,解决问题
1、引导幼儿对比观察小博士卡片的传声筒和没有小博士卡片的传声筒有什么不同?让他们发现有小博士卡片的传声筒里有纸团堵着。
2、教师小结:原来有小博士卡片的传声筒为什么传的声音听不清呢?原来里面塞满了纸团,纸团堵住了传过来的声音,所以,从这样的传声筒里传过来的声音就不清楚了。
(五)、延伸:
幼儿自己动手制作小小传声竹筒,进行连接传声,使之变成一个长长的竹子传声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