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

桥教案

时间:2023-11-10 15:42:30
【实用】桥教案模板汇总5篇

【实用】桥教案模板汇总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桥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桥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运用已有的运动技能过小桥,锻炼身体的平衡能力以及协调性。

2.能不怕困难,敢于克服困难,发展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宽窄不同的平衡木3至4种;各种辅助材料,如沙包、小塑料圈、塑料碗、小球、小篮子等。

活动过程

1.搬运活动材料,布置活动环境幼儿和教师一起将平衡木和辅助材料搬运到活动场地上,并按照教师的要求布置活动环境。

2.听音乐做准备活动

幼儿在活动场地上四散开来,听音乐,与教师一起做身体的准备活动。

3.分散练习“过小桥”

幼儿自选一座“小桥”,有秩序地排好队,一个跟着一个练习过“小桥”(从平衡木上走过)。

4.尝试“花样过桥”

(1)集中幼儿,请幼儿想一想:除了站着正面走过“小桥”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过“小桥”,看看谁能想出过“小桥”的新花样。

(2)幼儿四散开来尝试过“小桥”的新方法。

(3)待幼儿尝试一段时间后,集中幼儿,请幼儿相互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5.尝试“运货过桥”

(1)请幼儿帮助教师解决一个难题:“小桥这边有这么多的物品,老师想把它们运到小桥的那一边,你们愿不愿意帮助老师?”并请幼儿“用你们刚才过小桥的新方法把这些物品运过小桥。”

(2)幼儿用新方法运货过“小桥”。教师观察并及时。

(3)集中幼儿,教师总结活动过程,感谢幼儿帮助教师解决了难题。

6.收和搬运活动材料

活动结束,幼儿与教师一起搬运平衡木和辅助材料。

桥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熟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2、想象诗句描写的意象,领悟诗的意境,体会游子的乡愁。

教学过程

一、过渡导入,整体感知。

1、李白的《静夜思》,想一想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2、播放多媒体展示的诗文、意境图,听配乐朗诵,初步感知诗的节奏、韵律、意境。

3、板书课题,读题解题。

(1)、枫桥:在江苏省苏州市阊门外5公里枫桥镇,建于唐代。该桥因唐朝诗人张继写了《枫桥夜泊》这首诗而闻名。请同学们查字典了解“泊”的意思:船停靠岸边。谁能说说“枫桥夜泊”的意思?(夜里,船停靠在枫桥的一条河边)

(2)、作者简介:张继。唐朝诗人,出生在襄州(今湖北襄樊市)。他的诗作比较朴实,《枫桥夜泊》较有名。

二、自读课文,释疑解惑。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对照文中注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2、小组交流,释疑解惑。

3、全班交流,质疑问难。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在后面的教学环节中能够解决的,可暂不作答。

三、品词析句,想象悟情。

1、诗人写的是什么季节,什么时侯的情景?

(诗人写的是秋季,因为诗中提到了“霜”。时间是深夜,因为诗中提到了“月落”、“霜”、“渔火”、“夜半钟声”等等)

2、在这首诗中诗人写了哪些景物?

(诗人写了“月落”、“乌啼”、“霜”、“江枫”、“渔火”、“寒山寺”、“夜半钟声”等等。)

3、选择一个或几个词语,说说这些词语表达的意象。

江边的渔火:江中亮起渔火,说明夜幕降临,游子的又一个夜泊开始了。

西沉的明月、满天的飞霜:描绘了一幅幽暗、深远而又寒冷的画面,也暗示着黑夜漫长。

惊叫的乌鸦、悠远的钟声:这两种声响更加衬托夜的宁静、凄清。

江边的枫树、孤零的客船、隐约的古寺:说明停泊地的偏僻、荒凉。

4、想象: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江南秋夜图?用笔把你和诗人的情感画出来。(描绘了一幅宁静、幽暗、寒冷、凄清、辽远而又美丽的江南秋夜图。)

5、音画渲染,体验意境。

(1)、播放意境图,播放音乐古曲《汉宫秋月》。

(2)、教师进行意境描绘:一个深秋的夜晚,一轮明月高挂,洒下清冷的光辉,江边几棵枫树,隐约可见,江里两三点渔火,时隐时现。一叶小舟孤零零地停泊在枫桥边上。一个游子眺望远处隐隐约约的寒山寺……

(3)、再次播放《汉宫秋月》,学生在音乐中自己揣摩诵读。

(4)、提问:读诗时你的内心有什么感受?(心中难以言说的思乡之愁,漂泊之愁)

(5)、你能通过读,再次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吗?(生跟随音乐齐读)

(6)、再次播放《汉宫秋月》,师生共同吟诵诗句,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与情感。

四、拓展阅读,比较延伸。

(1)、出示杜牧的《泊秦淮》及部分词语解释: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释:秦淮:指秦淮河。笼:笼罩。商女:卖唱的女子。江:指秦淮河。犹:还。后庭花:指《玉树后庭花》,南朝陈代亡国之君陈后主所作的歌曲,被后人认为是亡国之音。

(2)、让学生理解诗句大意,比较《枫桥夜泊》与《泊秦淮》在“愁”的内涵上有何不同。

(《枫桥夜泊》表达的'是个人之愁,《泊秦淮》表达的是忧国之愁。)

(3)、课外搜集这类题材的古诗,熟读成诵,开一个古诗诵读会。

桥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桥?(指名答)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板书课题)课文里所讲的桥会让大家大开眼界。

(二)初读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

2.学生借助拼音自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音。

3.四人小组分自然段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4.出示生字卡片,检测生字的读音。

(三)初步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大致结构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兰兰跟爷爷过了几种桥?(潜水桥、塑料桥)

3.课文的哪些段写的是潜水桥?谁愿意来读一读。(请举手的同学一齐来读一读)

4.课文的哪些段写的是塑料桥?谁愿意来读一读。(请举手的同学一齐来读一读)

5.再读全文:我们知道了潜水桥和塑料桥这两种神奇的桥,现在我们再来把全文读一遍。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学生自读课文,想一想兰兰过了哪两种桥。

(二)朗读感悟

1.学习课文第14自然段。

(1)你喜欢哪一种桥?(指名说)请喜欢潜水桥的同学读一读描写潜水桥的第14自然段。

(2)思考:潜水桥有什么特点?(四人小组讨论)

(3)兰兰在潜水桥里都看到了什么?(图文结合回答)

2.学习课文第六至九自然段。

(1)朗读第六至九自然段,思考:你从第六至九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桥?

(2)兰兰刚开始看到的塑料桥是什么样的?读出课文中的句子。过了桥后,把塑料桥怎么办呢?读出课文中的句子。

(3)说一说塑料桥有什么特点?(轻巧、带着方便)

3.学习第十自然段。

(1)齐读第十自然段。

(2)爷爷真会变魔术吗?(是科技的力量)

(三)实践活动

老师这里有一道难题,需要我们也来设计一座未来的桥:小熊过生日,请小猴去他家作客。小熊家住在河对面,河面上没有任何可以帮助过桥的东西,河边也没有船能载小猴子过河。请你帮助小猴设计一座桥让他顺利过河。

要求:1设计好造桥用的材料;2设计好桥的式样;3向小组的同学介绍自己的桥。

第三课时

(一)复习课文

1.复读全文。

2.说说课文中兰兰过了哪两种桥,潜水桥和塑料桥各有什么特点。

(二)识记、书写新的生字。

1.读出生字词

兰兰桥梁工程师一条波浪架在特别玻璃砖各种各样

驶过来划过去采野花往前走打开很薄轻巧又平又稳

2.指导书写

桥教案 篇4

活动领域:语言

活动内容:《小熊过桥》

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的内容,能看图讲述故事。

2.尝试续编故事。

3.培养幼儿相互关爱、相互谦让的良好品德。

活动重难点:

重点:是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学会看图讲故事。

难点:是让幼儿尝试续编故事。

活动准备:背景图画三幅、小白熊头饰一个、小黑熊头饰一个、实物礼物两份、小桥一座。

活动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教师出示背景图片(一)、(二),请幼儿认真观察,提问幼儿:小朋友看看,这张图片上都有些什么?举手告诉老师。

2.教师引导幼儿:你觉得这里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二、新课讲授。

1.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它的名字叫《小熊过桥》。

2.教师边讲述边出示背景图片(一):有一条小河从东村和西村中间流过。东村住着小白熊,西村住着小黑熊。

3. 教师边讲述边出示背景图片(二):有一天,小白熊带着礼物要去西村看爷爷,小黑熊带着礼物要去东村看奶奶。

4. 教师边讲述边出示背景图片(三)它们俩走到小桥上遇到了……

5.教师提问:故事里有谁?故事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6.教师组织幼儿讨论:请小朋友们猜一猜,两只小熊会怎么做呢?

7.教师:刚才小朋友们说了小熊的想法,那下面老师要问了:如果你是小熊,你会怎么办?

8.教师出示小白熊头饰、小黑熊头饰、实物礼物两份、小桥一座,请两名幼儿扮演小白熊和小黑熊,表演两只小熊在桥上相遇的各种情景。

三、新课巩固。

1.教师提问观看表演的幼儿:刚才发生率什么事情?两只小熊是怎么做的?最后怎么样了?

2.教师提问:让一只小熊先走会怎么样?两只小熊都不让会怎么样?

四、新课结束。

1.教师提问幼儿:今天我们知道了什么?

2.教师引导幼儿小结:两只小熊互不谦让,就打起来了,最后都掉进河里了。但是两只小熊相互谦让,就都过了河。

活动延伸:联系实际生活,教育幼儿要互相谦让,替别人着想。

桥教案 篇5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ALet’stalk&Let’splay

二、教学目标:

1、能够听懂会说Hello./Hi.I'm….

2、能够向别人自我介绍I'm?.

三、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情景中听懂、会说Hello./Hi.I'm...。

四、教学难点:

1、自我介绍

2、I’m的发音不容易到位,学习起来较难,教师要适时纠正,切不可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五、课前准备:

1教材相关人物的面具或头饰

2为Let'splay中的击鼓传花游戏准备相应的道具

3录音机、教材相配套的录音带

六、教学过程:

I、Warm-up

1.Greeting&selfintroduction

2.Rules

a.

b.

c.

3.列举生活中的英语

CD,DVD,E-mail,cartoon,OK,Bye,cool等

设计意图:由于是开学第一堂课,教师应先自我介绍,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制定明确的课堂内外规则,对学生提出要求,使学生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列举生活中的英语,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IIPresentation

1.Hello/Hi!

a.Let’ssing.Hello!

设计意图:通过歌曲的方式活跃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为新课做铺垫。

b.TsaysHellotoSs.

c.PracticeT&Ss

2.I’m….

a.Hello./Hi.I'm...

b.板书

c.I’m发音

d.自我介绍

3.头饰

a.Sarah,WuYifan,MissWhite,LiuXin,John

b.I’mJohn.

c.Guessingwhoitis

游戏为“听声音,识朋友”,教师请几名学生到讲台前,其他学生蒙住眼睛,讲台前的几名学生之一变换语音语调和名字说Hello.I’m?蒙住眼睛的学生们猜是谁说的话,猜对的学生为本组得一分。还可以改为让蒙住眼睛的一名学生猜,是谁说的Hello,如果猜中,要说Yes,I’m?如果猜错,要说No,I’m?猜对得一分。

设计意图:通过听声音,识朋友的游戏,使学生较快认识课本中的新朋友,并巩固I’m?.

4.击鼓传花

首先,将全班学生分为两大组。教师可有节奏地敲击小鼓,两组学生同时开始传花,当老师的鼓声停止时,两组各有一名学生拿到花,这时,拿到花的学生就说Hello,I’m?/Hi,I’m?

在做此游戏时,教师应提示学生发音,引导学生区分正确、错误的发音。特别是I’m的发音,应为[aim]不能读成[em]或[ai],但要注意,教师不能一味的纠正发音,而挫伤孩子的学习兴趣或打消孩子练习的积极性。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逐步在以后的课时中感受语音,感受发音。

设计意图:通过击鼓传花这个游戏来进一步巩固所学,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IIIExercise

1.Listentothetape

2.Finishtheexercise.

IVHomework

七、板书设计:

Unit1Hello!

Hello/Hi!

I’mSarah.

《【实用】桥教案模板汇总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