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

草原教案

时间:2023-11-10 15:42:25
精选草原教案锦集6篇

精选草原教案锦集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草原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草原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3、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2、具体体会课文中静态、动态描写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句子。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检查预习情况,学习生字新词,质疑问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3、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我国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有宽广无边的草原,景色优美,牛羊成群。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2、观看《草原》电视教材,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意境。

3、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布置预习

1、学习生字新词,注意生字的音形义。

2、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

3、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试着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

4、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质疑问难

1、读生字组词,并读读生字在文中的句子,注意正音。

组词:

骏( ) 俊( ) 竣( ) 限( ) 驰( )

峻( ) 唆( ) 梭( ) 垠( ) 弛( )

蹄( ) 茶( ) 貌( ) 杯( ) 跤( )

缔( ) 荼( ) 藐( ) 怀( ) 胶( )

2、理解词语。

3、质疑问难,现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四、理清课文的线索

1、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初到草原和快到目的地时,看到草原景象是怎样的?

2、理清课文线索

默读思考:本文是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的经历事情的顺序来叙述的。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写了几个意思?

3、交流、整理:

⑴ 草原美景

⑵ 欢迎远客

⑶ 亲切相见

⑷ 热情款待

⑸ 联欢话别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和词语。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新词。

2、读课文,说说每一个自然段讲了什么意思。

二、学习第一段

1、听师范读,边听边在脑海中勾勒画面。

2、自由读、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哪一句话可以概括这一特点?

投影出示: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再读这一段,说说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3、“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概括了草原的特点,那么作者是怎样写具体的呢?看图,默读这一段,画出有关语句,小组交流细细体会。

教师适时点拨。

4、朗读第一段,想象画面,体会作者的心情。画出有关词句,集中交流。

5、再读第一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具体描述的。

三、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第二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初入草原和走了许久后景色有什么不同?画出有关语句,集中交流。

3、出示投影片:读句子,说说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什么?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

分组讨论,教师点拨。

4、有感情地朗读,深化理解。

四、学习第三段

1、默读第三段,说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

2、指导朗读第三段。

五、学习第四段

1、自由读,思考: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把你体会最深的一点讲给同学们听。

2、请学生朗读,同学们边听边想象画面。

六、学习第五段

1、齐读最后一段,谈谈你的感想。

2、反复朗读“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说说你的理解。

七、总结

总结全文:本文通过写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表现了民族团结的精神。

八、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课文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访问记。文章记叙了作者到内蒙古草原访问时所看到的优美景色和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汉族同胞的动人情景,反映了蒙汉两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情厚谊。在初读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线索。然后借助录音、录像、图片,结合对课文重点词句的品味,逐段领略草原的自然之美和人情之美。教学的重点放在:1、让学说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2、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祖国的辽阔美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草原教案 篇2

教学内容:蒙古族民歌《草原就是我的家》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优美、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突出学生为主体,通过情感体验和肢体语言的融合互动,培养学生的协调交往能力。

2、拓宽思维,丰富知识,为学生自主发展提供一个开放的空间与平台,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3、借助多种手段让学生在培养集体意识的同时,感受集体创作带来的乐趣,结合教学激发学生民族情感,增进民族团结。< ……此处隐藏3345个字……边读边画。

2、讨论:(1)从哪些词句可以感受到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美丽的?

(2)教师随着学生回答相机引导:这是从哪个方面描写草原是广阔美丽的?

3、板书(广阔美丽)(野草)(湖水)(野花)

4、引导学生体会

野草——广阔、茂盛

湖水——清亮、神奇

野花——鲜艳、清香

5、重点句(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

(1)各自轻声读,体会

(2)讨论:从哪儿感受到草原的广阔美丽?

(3)句子对比:

A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

B草滩上,有一洼洼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光芒,就像镜子一样。

师:你感觉哪句好?为什么?

结合平时看的影视作品,说说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什么样?

什么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

为什么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

(4)启发想象:除了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还可能映出什么?

师:想不想亲眼看看这广阔美丽的草原?

6、多媒体课件(草原近景,配乐腾格尔所唱《天堂》)

7、指导朗读

(1)各自有感情朗读喜欢的句、段

(2)指名读,评读

师:谁有不同的读法?

8、指导背诵描写野花的句子

师:锡林郭勒草原不仅广阔美丽,还是个欢腾的世界,我们去感受它的生机与活力。

(二)第三、四自然段

1、默读

思考:从哪些词句可以感受到锡林郭勒草原是欢腾的世界。

2、讨论:

(1)从哪些词句可以感受到锡林郭勒草原是欢腾的世界?

(2)教师随着学生回答相机引导:这里写了草原上有什么?发出哪些声音?有哪些动作?

(3)启发想象:除了这些,结合搜集的资料,说说我们还可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3、板书(动物、人)

4、指导朗读

师:老师深深地被草原的活力感染了,你们呢?我们来师生合作朗读,再一次感受草原之美。

四、总读感悟

1、师生有感情朗读

师读第一、三自然段,生读第二、四自然段

2、小结:

草原之旅即将结束,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简直是未来的作家和诗人!

五、拓展

1、多媒体课件(课文中的歌词)

2、欣赏歌曲第一段

3、自主创作第二段

4、展示

板书设计

野草

广阔美丽湖水

野花

15锡林郭勒大草原

动物

欢腾世界

草原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一、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

二、能够根据《银杯》及《小黄鹂鸟》的情感演唱歌曲,并能背唱《银杯》;能用独唱的形式演唱《银杯》,能用二部合唱的形式演唱《小黄鹂鸟》。

三、聆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及《万马奔腾》,感受体验蒙古族歌曲的风格;能够辨别马头琴的音色。

四、学习并感受五声调式音阶,尝试用五声音阶进行旋律创作。

教学重、难点:

1、继续训练用和谐自然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

2、学习五声调式,并进行创作。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

我们平时过节都是怎么过的呀?(学生自由讨论)

二、学习歌曲《银杯》

1、歌曲简介:它是流传在鄂尔多斯草原的一首短调民歌。每当节日集会、招待宾客的时候,主人家便会在饮宴的过程中载歌载舞地高唱宴歌,以示对宾客的盛情。通常,宴歌的歌词多为珍重友谊、尊老爱幼、提倡团结的格言警句。

2、聆听《银杯》,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旋律。

3、请学生跟着录音视唱歌谱。

4、老师伴奏,带着学生演唱歌谱。

5、完整的演唱歌谱。

6、自由朗读歌词。

7、把歌词带进歌谱中试着演唱。

8、老师随机纠错,指导。

9、完整演唱。

三、进行音乐知识拓展活动

1、让学生自由学习蒙古族的问候语及动作。

2、创设情境,随音乐进行蒙古族关节的情景,让学生充分体会气氛。

四、演唱《银杯》,结束新课。

第二课时

一、复习《银杯》

二、对比欣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和《天堂》。

1、聆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要求感受其情绪、风格。

2、学生自由讨论、交流,并提出在音色上与我们平时听到的女声演唱的不同之处。

3、对比聆听《天堂》,请学生思考,与上一首歌曲在风格、情绪上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4、指名回答,并让学生跟着音乐的第一、二乐句划旋律线再次感受。

5、再次完整聆听音乐。

三、边播放录音,边完成作业。

第三课时

一、开课:

1、复习蒙古族的问候语及形式。

2、谈话:我们前节课学习了蒙古长调民歌——《银杯》,那么长调与短调有什么区别呢?(请学生复习长调与短调的含义,找出不同支出),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蒙古歌曲《小黄鹂鸟》,看看它到底属于哪一种类型。

二、学习歌曲《小黄鹂鸟》

1、老师范唱、初步聆听,学生感受旋律并判断它属于长调还是短调。

2、简单介绍歌曲。

3、让学生跟着录音,视唱歌谱。

4、老师伴奏,学生演唱歌谱。

5、自由朗读歌词。

6、师生共同交流、讨论如何读歌词才好听。

7、把歌词带进歌谱里,试着演唱。

8、随机纠错。

9、完整演唱。

三、音乐活动

1、找出《银杯》与《小黄鹂鸟》共同采用的音符。

2、即兴创作旋律。

四、老师小结。

第四课时

一、观看蒙古舞蹈录象——筷子舞

二、简介:

筷子舞是流行在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的一种民族舞蹈。这种舞蹈多在喜庆的节日里由男艺人做单人表演。表演时,演员右手拿一把筷子,用半蹲的姿势边唱边跳舞。舞动时,用筷子敲击手掌、肩部、腰部、腿部,有时还旋转着敲击地面。通常,舞蹈的节奏会由慢到快。总之,这种舞蹈具有节奏性强、情绪热烈欢快的特点。

三、跟着音乐,学动作。

四、随音乐舞蹈。

五、分组展示。

六、小结。

《精选草原教案锦集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