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

端午节教案

时间:2023-11-10 15:42:00
端午节教案汇编5篇

端午节教案汇编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端午节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第3—6自然段内容。

2、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屈原为了楚国的安危,为了百姓的疾苦,宁愿牺牲自己的伟大精神。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用自己的话说说端午节的由来。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用自己的话说说端午节的由来。

教学准备: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

教师:你们知道,这些图片画的是什么吗?这些图片与我国什么传统节日有关系? 根椐学生回答板书:30 端午节的由来

二、检查复习。

完成导学案的“课前热身”习题。

1. 看拼音写词语。

qū yuán ài dài chuán sòng wū xiàn zòng zi wú zhōng shēng yǒu

( ) ( ) ( ) ( ) ( ) ( )

2. 多音字组词。

Sháng( )

盛 强àng( )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出示自学提示

1

2、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3、自主探究,完成导学案。

一、学习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

1、根椐课文内容填空。

(1)农历( )月( )日是端午节,端午节的习俗有( )、

( )、( )、( )等。

2、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国的爱国诗人( ),端午节已有( )年的历史。

二、学习第二部分(第3--4自然段) ○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从书上找到有关句子,然后填到横线上。

1、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

2、屈原为什么受到朝廷中有些权贵的诬陷和楚王的疏远?(在文中画出相应的句子)

3、权贵们是如何对待屈原的?(在文中画出相应的句子)

4、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什么叫“想方设法”、“无中生有”

想方设法: 。

无中生有: - 。

6、欣赏屈原的爱国诗歌。(见课件)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 这样一位忧国忧民的大诗人为什么要跳江?

答: 。

2、 出示文中插图,问:屈原在江边伫立,万分悲愤,他的心中在想什么呢?

3、 你从屈原身上学到了什么?

答:

三、学习第三部分。( 第5--6自然段) ○

1、屈原投江后,当时的百姓是怎么做的?后来,人们又是怎么做的?

2、比较句子,说说哪一组写得好。

2

楚国的百姓知道后,放声大哭,他们涌到屈原投江的地方想去救他。

楚国的百姓知道后,放声大哭,他们像潮水一样涌到屈原投江的地方,想去救他。

那怎么办呢?大家想出了一个办法。

那怎么办呢?大家想啊,想啊,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

3、小组讨论、交流,订正答案。

四、教师检查小组完成情况,小组展示讨论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五、复述课文:请用自己的话说说端午节的由来。

1、看板书,在学习小组内复述。

2、指名复述。

六、拓展延伸:你知道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七、总结提升,朗读课文。

1、学完这课以后,你有什么收获?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名子孙,你懂得了什么?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八、课后检测。(完成导学案当堂训练题目)

端午节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民俗风情

2、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3、培养学生语言表达以及联想、想像的能力

4、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批判与继承

教学重、难点:

1、分析龙舟竞渡的精彩场面描写

2、培养学生语言表达以及联想、想像的能力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

教法:巧设问题情境促使生成注重多元对话启迪思维

学法:沉浸文本在活动中体验自主探究在评议中感悟

课前学习:

1、熟读课文,了解内容,解决字词。

2、布置学生利用图书馆、络等条件查阅沈从文简历,端午节及其他感兴趣的传统节日的习俗,相关诗文等资料,并分类制成读书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年起有三大传统节日新增为法定假日,你知道是哪三个吗?(学生作答。)请同学们来看一下,这首诗是哪个传统节日的?(多媒体展示:屈原已死三千年,招魂野祭五月前。龙舟迅疾如流矢,万人喝彩青潭边。)(引入课题,板书:端午日)

2、学生简介端午日的来历和相关习俗

是不是的有地方的螶习俗都一样呢?我们今天就来看看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人民是怎样过端午日的。

二、整体感知,体验端午

1、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①湘西人端午日都有哪些风俗?(用三字词语概括)

②介绍这些风俗习惯的顺序是什么?(划出相关的语句)

③你认为最主要的民俗活动是什么?

(学生回答端午日风俗:穿新衣画王字吃鱼肉

看划船(赛龙舟)捉鸭子;文章的顺序:时间顺序;最主要的民俗活动是:赛龙舟)

三、评读赏析,感悟端午

1、阅读第一节“把饭吃过后”到最后

思考:龙舟赛到起点和终点;

龙舟的外形特点;

参赛人员的分工;

龙舟竞赛的场面描写。(从文中画相应的语句。)

2、朗读龙舟竞赛的场面描写,分析场面描写的常用方法。

①提问:前阶段学校开运动会,假如现在要你描写一下运动会激烈的比赛场面,首先你会对什么进行描写?(引导学生回答运动员的竞争)那么描写运动员你会写什么呢?(学生回答运动员的动作-----动词的运用)

②请你划出文中龙舟比赛场面的动词,并思考它们起到了什么作用?(:动词准确生动)

③提问:除了描写参赛人员的激烈紧张的竞争外,作者还描写了哪些人,有何作用?

(明确:两岸观赛的人,从侧面突出比赛场面的激烈紧张-------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相结合)

④提问:作者在写到比赛进入高潮时还想到了什么情景?这种情景真在眼前吗?

(明确: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的情景--------------虚写,实写结合)

3、场面描写的方法:正侧面描写相结合虚实结合准确的动词

4、根据,发挥想像,自己选定一个角色(带头的、锣手、鼓手、桨手、群众……),用一段连贯的话有针对性地向大家介绍你在活动中所在的位置,所做的事及所起的作用。

示例:我是我们这一队的带头的,就坐在船头上。你们看,我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只小令旗。比赛开始后,我就左右挥动小令旗,指挥船只的'进退。在我的指挥下,桨手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的龙船好似长龙出没于波光烟雨之中,直冲终点线。

四、分析意义,培养

1、提问:龙舟赛既然是如此的紧张激烈,那获胜者的奖品一定是非常丰厚的啦,是不是?所谓的“重奖之下必有勇夫”。那获胜的船手们的奖励是什么?

2、既然奖励不丰厚,那你认为龙舟比赛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明确:合作努力的光荣(力量从团结中来)培养了勇往直前、力争上游的。引用筷子的典故启示学生要有集体意识和团结。

3、延伸:联系实际来谈谈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种,并说说对你的启示。

老师提示或:四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抗洪救灾……

五、拓展延伸,端午之争

1、无论是湘西人民的习俗还是我们这里的习俗,都是我们的祖先在久远的古代流传下来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洋节日涌入了我们的生活,而且不断受到年青人的青睐和追捧,他们乐此不疲,甚至说传统节日太土了,我们只要洋节日。

2、据报道,韩国人认为端午节源于韩国,并成功申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此举引起民众的激烈抗议。

3、端午节不仅存在着国际争议,就在国内也是如此,比如苏州“端午公祭伍子胥”引发与湖南端午节起源之争。

对以上三则材料你是怎么看待的呢?请写下你的感想。

六、教师

当我们感受过湘西端午的喜庆与热烈后,我们冷静下来思考了端午独特的文化内涵与价值。端午是传统文化中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论它起源于湖南还是苏州,我们都可以共享之。但是新时期一个民族如果不懂得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而要濒临被他邦侵占,这将是文化沦丧!所以,保护传统的文化,使其散发现代光芒,我们人人有责!

七、课后学习:

1、到上浏览各地的端午习俗,收集有关端午的诗歌,做一份“端午文化行”小报。

2、读写迁移:请同学们运用刚学的场面描写来写一段学校周一升旗仪式或课间操时的场面,字左右。

端午节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传统节日气氛,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节日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情感方面)

2、帮助幼儿了解我国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认知方面)

3、让幼儿学会完整讲述生活经验,发展语言讲述连续性(技能方面)

活动准备

1、视频(屈原的故事,端午节的来历)

2、各种形状的粽子(长的,棱角的,扁的)

活动过程

一导入播放视频

1问题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

幼:端午节······师:那小朋友们知道端午节我们都要做什么事情来庆祝呢?

幼:赛龙舟···包粽子···吃粽子···做香包·······师:哇小朋友们都知道端午节要做这么多事?那你们知不知道为什么端午节要包粽子赛龙舟呢?

2教师播放视频(端午节的来历)3教师再次提问:好了,小朋友们,听完了这个故事,你们现在知道我们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是为了纪念谁呀?

幼:屈原二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讲述1师:小朋友们,你们在家吃过粽子吗?粽子长什么样呀?

幼儿答····圆圆的有角的长长的师:老师今天也带来了好多粽子清小朋友们摸摸看这些粽子都是什么形状呢(教师以小组形式分发粽子,请小朋友观察)幼儿自由回答,教师适时引导2师:好了,现在老师再请小朋友们告诉你身边的小朋友,你吃过的粽子都是什么馅儿的,是甜的?咸的?还是辣的?(幼儿与邻座伙伴结成对子,轮流讲述)三引进新的讲述经验运用句型"不仅···还···"

1、教师通过提示引进新的讲述经验师:小朋友们,端午节,我们不仅包各种形状的粽子,还品尝了各种口味的粽子,对吗?

2、教师引导幼儿运用句型师:现在,老师请小朋友想想,端午节你还做了什么,然后请小朋友用"不仅···还···"编成完整的句子告诉老师教师引导幼儿,端午节要包粽子赛龙舟做香包幼:端午节,我不仅在家帮妈妈包粽子,还和爸爸一起看赛龙舟。

幼:·······(幼儿运用句型,自由回答)四巩固和迁移讲述经验教师可通过生活中其他的经验讲述巩固句型运用教师引导:小朋友们,你们动脑筋想象,平时生活中,我们还可以用"不仅···还···"说哪些句子呢?

教师示范:

比如说,今天我在家不仅叠了自己的被子,还打扫了地板,妈妈夸我是个好孩子。

教师引导幼儿大胆发言,运用句型讲述平时生活。

经验重点指导:

幼儿能用完整的语言进行讲述活动评析此次活动通过浓厚的端午节节日气氛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感受到浓重的节日气氛和民族情感,从而引出句型让幼儿在不断理解认知的过程中运用此句型进行语言讲述,帮助幼儿学会完整的讲述。

端午节教案 篇4

核心导读:

设计这个主题活动,让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主动探索、获得体验、寻求答案,也让幼儿在看看、听听、说说、做做中主动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及来历。 第一次活动: 回忆端午节,在这个环节中让幼儿

设计这个主题活动,让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主动探索、获得体验、寻求答案,也让幼儿在看看、听听、说说、做做中主动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及来历。

第一次活动:

回忆端午节,在这个环节中让幼儿讲讲端午节中最有趣的、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事?欣赏端午节人的传说,表达自己的感受,画画端午节人们的活动等,虽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精心构思。

第二次活动:

1、讲讲端午节的来历。

2、包粽子、吃粽子。

3、制作龙舟。

4、划龙舟。

活动通过包粽子、吃粽子、制作龙舟、划龙舟大赛等活动让幼儿真真切切体会到了端午节的乐趣。

第三次活动。

通常一个活动是否成功,活动效果是最有说服力的。在这个活动中,通过幼儿包粽子画看出,孩子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包的粽子还比较好。

活动采用让幼儿回忆、谈论端午节,在丰富的感性经验基础上,通过图片、出示实物、讨论等活动,帮助幼儿了解、强化了对端午节的认识。

1、注重幼儿的活动。

2、注重教育的整合。

3、注重形式的多样化。

从每个子的表现中你会发现他们获得了许多,这绝对不是教师三言两语所能替代的。正因为教师没有作为“讲述者”、知识的“传声筒”,幼儿才能学得如此轻松,收获如此丰厚。

端午节教案 篇5

一、活动背景: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正是培育优秀民族文化的沃土,也是培养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因此围绕“走进端午”这个话题,设计了“端午说由来、端午话习俗、端午讲故事、端午赛诗会、学生谈感受”等板块,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习俗等,感受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亲身体验我国传统佳节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同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学习端午节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动手能力。 三.活动时间:20xx年6月16日 四.活动地点:初三(8)教室

五.活动准备:收集与端午节有关的资料、准备材料。 六.活动过程。 1、开场白

班主任:又到一年粽飘香,你们是否对华夏传统节日——端午节有所期待呢?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节。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等,今天,老师和大家在这里共度佳节。 2、了解民族文化

班主任:(1)你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关于端午节有哪些传说?

生:爱国诗人屈原因为担忧国家兴衰,愤而抱石头投汨罗江自尽,而感动天下百姓,百姓为怕鱼儿吃掉屈原尸体。于是用竹叶包成肉粽投入江中,这就是端午吃粽子的由来。

生: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居民为了不让跳下汨罗江的屈原尸体被鱼虾吃掉,所以在江里投下许多用竹叶包裹的米食(粽子),并且竞相划船(赛龙船)希望找到屈原的尸体。

(2)在我们这儿过端午节有哪些有趣的风俗习惯呢?

生: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撮五彩线、喝雄黄酒、悬艾叶菖蒲等 (3)你打算怎样度过今年的端午节呢? 生:我打算和家人一起吃粽子来过今年的端午节。 ??

3、游戏开始 (一)吃粽子比赛

班主任:我们先来猜个谜语:三角四楞长,珍珠肚里藏,要吃珍珠肉,解带扒衣裳。(谜底:粽子)

班主任:下面我们就来个吃粽子比赛,怎么样?(班主任讲规则) 参赛者以四人为一组,蒙好双眼,待主持人宣布“开始”后,各参赛选手在原地转五圈,然后找到自己的粽子,以最快的速度解开包装吃完粽子,当完全咽下后举手示意,由小组长检查无误后示意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束。为完成游戏时间最短的获胜选手鼓掌。

班主任:从大家刚才的表现,可以看到同学们已感受到了过节的快乐。 (二)缝香包

先由班主任讲解缝香包的要领和针法,然后同桌两人一组,班主任宣布“开始”后,再动手,同桌可以互相帮助。时间为15分钟。比赛结束后,由班干部推选出5个制作的精美的香包,制作人各自配戴自己的作品一块合影留念。 (三)撮五彩线

还是同桌两人合作,各自把自己准备好的五彩线拿出来,待班主任喊“开始”,自己动手开始撮,限时3分钟。完了之后,把自己的成果戴到手上,举手示意成功。

(四)为了纪念我们的传统佳节——端午节,我班的同学们都办了手抄报,请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手抄报,并评选出优秀的手抄报。 (分小组展示手抄报) 七、反思与拓展

这次活动,通过师生讨论交流、游戏活动、展示作品,使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与价值,了解了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动手能力。

看了你们自己策划的主题班会,不仅是同学们,包括老师自己都对端午节加深了了解。我就以屈原《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段话来结束今天的主题班会,也希望同学们用这段话来勉励自己,希望你们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不断勉励自己,不断进步!

《端午节教案汇编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